校长徐惠彬院士在首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作报告 介绍北航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8-09-24

北航新闻网9月24日电(记者 史越/文 宋超/摄影)9月24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我校校长徐惠彬院士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报告,介绍北航近年来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大会现场 清华大学供图

24日下午,在以“工程教育的挑战和一流工科建设”为主题的校长论坛上,徐惠彬做了题为《变革与创新——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报告分为时代变革的挑战、北航的实践改革、面向未来的思考三部分,阐释了时代的变革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对现阶段下工程教育的发展状况、变革创新,以及北航近年来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做了介绍,并对未来趋势提出思考。

大会现场

徐惠彬指出,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进程影响着工程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来支撑。自建校以来,北航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和奠基人才。在新时代,北航既要坚守使命,更要开拓创新,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徐惠彬在校长论坛上作报告

徐惠彬表示,面对知识的爆炸和快速更替,面对开放的环境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新的发展形势对工程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他指出,北航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是“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并分享了北航近年来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提升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的适应性,北航2017年开展了建校以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改革,即“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通专融合、书院管理”的北航学院,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尊重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调动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多样化;最终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一年来,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显著增强,数理化成绩全面提高,专业选择实现“0”调剂、“0”申诉,成果喜人。徐惠彬还以“冯如杯”走出的优秀北航学子和诞生世界新纪录的“月宫365”计划为例,展示了北航强化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硕果。最后,他提出“未来的大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未来划分专业的界限在哪里?”、“如何把美学、艺术和社会伦理教育融入工程教育?”三个问题,和与会者分享面向未来的思考。

据了解,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工程教育创新发展”,旨在汇集全球工程教育、工程科技和工程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领袖,共同研讨工程教育的创新发展,促进世界工程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国内外一流大学的11位校长分别围绕“工程教育的挑战和一流工科建设”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参加校长论坛的主题报告。近5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产学合作、工程教育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教育的多样性等议题开展分组演讲和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顾问委员会主席周济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公室主任欧敏行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主任吴启迪教授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来自近20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和企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与会。

编辑:宋超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2
04 月
13
04 月
13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