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 催生北航本科教育新的春天——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8-09-26

以学生为中心

催生北航本科教育新的春天

——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 余敏 孙也程 史越

2017年4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校长徐惠彬院士在会上介绍,北航迎来了建校65年来最大的人才培养改革,2017年将进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随后,刊发在主流媒体上的《从“父母选专业”到“自主选专业”北航大类培养改革助推学生成长成才》、《爸爸,高考我报啥专业?北航校长徐惠彬告诉你“别急!”》等报道迅速刷屏,引起强烈反响。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工作根本问题,北航始终在思考与行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提升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的适应性,2017年北航实施以“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通专融合、书院管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北航各省招生生源高考成绩平均排名在前3‰,并有多个省份已进入全省排名前1‰,学校理工类生源整体质量稳居全国第9名。此次改革就是要坚持价值引领,更加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努力建立满足个性需求、激发内在动力、提升全面发展的全新培养体系,将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

一年多过去了,改革的实践成果如何?先来看看北航学院2017至2018学年这一组数据——这一年,20余位院士和近200位知名专家学者主办讲座、与学子座谈;这一年,10个大类核心课程群各类团队活动达到657次,57位老师共听课1163门次,实现所有大类核心课程多次全覆盖,所有必修课程全覆盖;这一年,学生数理化等基础课成绩的平均分和优秀率有显著提升,部分核心课程成绩优秀率增长了30%;这一年,来自各专业学院的400余位本科生导师共组织了2200余场不同形式的导学活动,参与学生达11000余人次;这一年,开展各类博雅活动200余次,参与学生达55000余人次;这一年,开展各类社区活动1300余次,参与学生达17200人次;这一年,学生专业选择实现“零”调剂、“零”申诉……数据的背后,是学校、北航学院、各大书院、各专业学院以及老师、学生们的积极投入与辛勤付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北航人才培养改革这一年,走进砥砺奋进、硕果初结的这一年。

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北航学院应运而生

2017年6月,以“学生为本、通识为基、融合一体、创新开放”为核心理念的“北航学院”正式成立。它就是应此次最大规模人才培养改革而生,整合全校教育资源,统筹管理大类人才培养和书院建设。

新一轮人才培养改革,是北航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进行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是对未来一流人才培养需求的准确判断与快速回应,是对近10余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果的改革自信与推广普及。从2002年高等工程学院(现高等理工学院)成立,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和创新意识的拔尖人才,到2005年中法工程师学院成立,与法国合作培养符合国际通用标准体系认证的高水平工程师,到2010年全面推行以学院为单位的大类专业招生改革,本科招生专业由2009年的54个减少为34个,再到2011年试点跨学院大类招生改革,人文社科类专业统一以社会科学试验班专业进行招生,到2015年国际通用工程学院成立,培养具有卓越领导才能的国际化工程师,十余年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实践,为此次人才培养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小范围的改革探索,在全校推广普及,努力让更多学生收益。”徐惠彬强调。

而北航学院正是在全校层面做着推广普及工作。从“北航学院”的命名上,足以看出学校对其高度重视。它是学校拥有学生总数最多的学院,覆盖一、二年级大类本科生。从2017级开始,入学新生中约80%的同学进入该学院学习生活两年。它虽然是学校的二级单位,但其院长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黄海军担任、党委书记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李军锋担任,除了常务副院长、常务副书记,还下设了综合办公室、学生工作部、教学工作部。它在全校遴选各大书院的院长、执行院长,在全校遴选导师、遴选辅导员等。这样的“高配置”、“大协同”,凸显了北航学院的与众不同。

北航学院下属的士谔、冯如、士嘉、守锷、致真、知行六大书院也随即成立。其中冯如书院、士嘉书院、守锷书院属于工科试验班的航空航天大类,士谔书院属于工科试验班的信息大类,致真书院为理科试验班,知行书院为社会科学试验班。每个书院的命名都有着独特而意义深刻的内涵。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致真书院、知行书院之名取自北航“尚德务实、求真拓新”的办学理念和“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体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冯如书院则是承“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之名,为传其“航空报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士谔书院、士嘉书院、守锷书院均是用北航建校元老之名命名。林士谔发明了被誉为“林氏法”的高阶代数方程式劈因解根法,在国际数学界被广泛应用,是我国航空自动控制学科和陀螺惯导学科的奠基人;陆士嘉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亚裔女博士;屠守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尊称为“航天四老”之一。在救亡图存的年代,他们怀揣着航空报国的志向,从世界一流大学回到祖国,并参与北航的创建工作。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鼓舞了一代代北航人立志远大、追求卓越。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书院,就是为了激励广大北航学子,传承弘扬北航先贤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在2018级新生迎新现场

为了更好地推进北航学院的建设发展,将人才培养改革理念真正落地落实落细,这一年,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在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上多次讨论北航学院的建设发展,校领导先后牵头召开校级层面大类培养专题会议30余次。

“北航,我来了!”2018年9月的北航沙河校区,热闹非凡。一边是2018级本科生迎新、开学典礼的有序开展,而另一边各专业学院也带着丰收的喜悦,用各种方式迎接着刚刚选完专业的——来自各大书院的2017级新人。两个年级同时迎新,正是此次大类培养改革的新景象。

“大师就在身边”

2017年12月的一天,北风吹来丝丝寒意,新主楼C座一间小会议室内却暖意融融。一位身着深色大衣、拄着拐杖的老先生面带微笑,缓步而入,“哗——”屋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是89岁高龄、获学校首届“立德树人成就奖”的高镇同院士与2017级冯如书院学子座谈的一幕。

“一位‘国宝级’的老前辈,为了和我们交流,准备了几十页手写稿,这是发自内心的关怀,让身在北航的我感到无比幸运与自豪!为了高先生的期盼,我一定会把空天报国牢记在心。”冯如书院学生乔思嘉在和高镇同院士座谈后动情地说。

和乔思嘉一样,在北航学院,接受大类培养的学生们从来没有“大师只是传说”的疑惑,从“入学第一课”、日常课程到课后座谈,他们常常与两院院士、知名学者面对面,从交流中汲取无尽的养料。学生为本、通识为基,强化通识教育是大类培养的鲜明特色。

这一年,20余位院士和近200名业内专家到北航学院主办讲座

这一年,王永志、高镇同、戚发轫、赵沁平、龙乐豪、黄克智、冯培德、孙聪、周志成、江桂斌、魏奉思、刘大响、王浚、张军、房建成、江雷……20余位院士和近200名业内专家到北航学院开办讲座、与学子座谈,成为北航通识教育体系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年,沙河校区咏曼剧场的工作人员有些忙,因为经常会出现报告或讲座排不开的情况,在这里有北航大讲堂、院长论坛、博雅课堂、还有各个书院开设的各类讲堂。

对学生们来说,校领导也是亲切的“大朋友”。校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院士常在“午时漫谈”或晚间时分,来到北航学院师生交流空间与学子畅谈,从“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到“大学学习与成长”,指引同学们走好大学之路,并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其他校领导、各专业学院院长等积极行动,与学生面对面贴心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支持学生、关爱学生。

“课程就是资源”

在北航多年来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始终强化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课程是资源”也已成为上下共识。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资源,充分调动起优秀学生、本科生课程和教师岗位等多种资源的配置和互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固化到竞争。

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资源。学生是资源的主要使用方,一流学生培养需要丰富且优质的课程资源,需要好课、“金”课。这些课程什么样?北航给出的答案是“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即重视通识与专业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

放眼全球,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除传授知识外,更注重发展、培育人的思维。海外一流名校的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比重已十分可观。反观国内,各地高校也愈发重视“通专融合”,亦即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以此推动人才全面发展和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北航学院聘请王琪、张晓林、李尚志、龙卫球四位国家级教学名师或长江学者,分别作为航空航天大类、信息大类、理科大类、文科大类的责任教授,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统筹负责大类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方案设计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选择权。

按照四个大类培养方案构建的课程体系,北航学院以基础核心课程为抓手,构建了数学分析、代数、物理、信息、程序设计、化学、通识、思政、工程图学、外语10个大类核心课程群,其课程量覆盖了大类必修课程的76%,学年教师量覆盖了大类必修课程的92%。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北航学院已形成了一套面向各大类的、与相应专业培养方案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

课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的重要资源。教师是资源的主要提供方。在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能力为主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都需要随之改进,这就对作为资源提供方的教师产生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一套跨学院的“教研室”机制逐步建立起来。面向全校遴选的10位大类核心课程群首席教授统筹负责课程建设。课程组教师团队组建起来,在原有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课程组教师从更加尊重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集体备课“齐步走”,严格按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预习、作业、习题、测验、答疑……考试则采用流水阅卷,合作批改,保证评分标准一致。

“这样严格规范的集体备课、同行评议教学制度,整体提升了老师们的授课质量,都觉得收益匪浅。”工程图学大类核心课程群组长刘静华教授如是说。

这一年,10个大类核心课程群各类团队活动达到657次,共听课1163门次

此外,还有课程群教师准入机制的试点探索。以《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为试点,教师从全校遴选,最终从报名的40人中挑出16人。过五关斩六将才获得的教学机会,教师们也格外珍惜,怀着荣誉感和责任感工作。

“教学是专业能力的体现。一门课,其实有比较深奥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课程组彼此交流,能迸发很多思维的火花,老师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而产生投入教学的动力。”软件学院副院长宋友老师说,通过课程组机制,老师们的教学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上课也是教学艺术的展现,能把课堂内容讲得妙趣横生,深受学生喜欢,是老师热爱教学的动力。”

课程还是学院重要的研究内容和竞争性资源。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学校制定了系列政策,激励开课学院和任课教师开设优质课。这其中,包括切实推行学院教学经费投入模式调整为定额拨款加竞争配置的财务改革,完善教学型晋升通道,教学成果纳入准聘长聘考核的人事改革,强化教学准入、考核、激励和退出机制的教务改革,等等。全方位、多维度的制度保障和激励,也令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被大大激发出来。

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贯彻落实开放办学,调动全球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学校推进“北航设计、全球培养”的课程超市机制,全面引进校外优质课,全面激发孕育学校优质课,以更优质课程资源培养北航优秀学生。

这一年,为了督促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北航学院还组织了全员各类听课共1163门次,实现大类核心课程群听课多轮次全覆盖,并与课程组、督导组沟通协同,形成了一套多维度、过程化的大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其中,一位特殊的听课者正是担任北航学院院长的副校长黄海军。一年来,学院办学工作会议,黄海军一次不落,多次参加大类核心课程群会议、听课,和课程组教师座谈,深入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而对老师教学、学生上课的状态,每周都去听课的北航学院教学部杜洋老师感受颇深。“课程的抬头率、到课率都很高。”杜洋介绍说,在她看来,学生上课积极性都很高,“我听过的课还没见到有学生迟到,大家都抢着坐第一排。能看出来,同学们的思路时刻跟着老师走。”

数据说话。这一年,大一学生大量核心基础课程的成绩平均分和优秀率有显著提升。以《大学化学》为例,2017级学生平均分与2016级相比提高了4.4分,优秀率则增长了85%。

“融合是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创新是未来人才的核心要素,通专融合培养体系的建设就需要紧紧抓住融合与创新两个关键词,面向未来、服务国家、立足北航,全校共同深入研究、顶层设计,探索出北航特色的通专融合培养体系。”北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谈到未来发展时强调。

本科生导师制落地开花

对大学教育来说,导师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感受大学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涵养高尚品格的重要环节。“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在北航已有十余年历史,伴随着大类培养和书院制机制的确立,专业学院、学生和导师都有开展个性化导学活动的必要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多年探索基础上,北航学院全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不断提高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贡献率,营造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我有一群非常优秀的辅导员和老师们,他们为我们扫清一切障碍帮助我们融入大学的生活。”冯如书院2017级本科生沈忱在香港书院论坛上作为代表发言时如是说。

2017年9月,北航学院向各专业学院发去了一封《本科生导师选聘通知》,对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提出了精细而明确的要求:本科生导师每周需要与每一位同学进行不少于一次的线上交流,每两周专门去一次沙河开展面对面导学活动,每学期对每位同学至少进行一次单独辅导,每次指导时间不少于1小时。面对较高的导学活动要求,老师们积极报名的热情超出了北航学院和各专业学院的预期。副校长陶智来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徐向阳来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他们的共同心愿。导师资格准入也可谓相当严格,要经过两次审查:老师报名后由学院党政联席会经过初步审核,随后专业学院和北航学院导师委员会共同组织对导师资格进行二次审查,以保证北航学院的学生拥有最优秀的导师。

这一年,400余位本科生导师共组织了2200余场不同形式的导学活动

2017年10月,400余名导师与学生见面了,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300余名,占导师总数的78%,长江、杰青、青千等高端人才达50余名。导师信息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兴趣,他们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像选热门课一样“抢”导师,经过师生互选,一名导师约带7-8名学生,结成了多个师生合作共同体,通过个性指导、规划研讨、读书交流、科技实践等多项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如何提升学生对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进行求实批判的学术思维训练,是冯如学院学业总导师陈志英教授这一年思考最多的问题。为给学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冯如书院制订了导学活动指南,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XPD任务,即学生选定一个论文主题(X),指导学生撰写科研报告(P),组内师生研讨交流(D)。陈志英教授手把手指导学生,按照研究背景需求、研究现状、建模、仿真计算与分析等环节,开展初步的科研基本能力的训练。从选题、收集资料到做设计分析研究,学生们学会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手段和流程,在组会的辩论过程中,科研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批评思辨能力得到了逐步提升。一年来,陈志英教授组内7个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确定了边境线巡查无人机数量配置模型的构建、面向偏远地区的无人机送快递的充电系统设计、餐桌食品营养识别系统APP、老龄人健康的监视手环设计等论文主题,做着自己有兴趣的研究,他们感到动力满满。

这一年,本科生导师共开展各类导学活动2200余次,参与学生达到11000余人次。在导师的亲切关怀和引领下,新手上路的同学们开始崭露头角。200余位学生得到学校和学院的支持,利用寒暑假时间赴海外及港澳台地区交流,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还有的同学拿到了进入科研世界的钥匙,致真书院2017级本科生王璐荧,在导师孙玉泉副教授的指导下,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了解人工智能,并顺利通过了大创答辩。“感谢老师在科研上为我们打开了门并将我们领进去,去探索。”王璐荧说。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实行书院制后,社区成为了同学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书院的社区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中,课程、文化、环境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打造“全人”教育的重要平台。多样化的活动提升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涵养着学生担当责任的价值品格。

刚进入大学,同学们面对复杂的课程和新鲜的环境,感到不同程度的学业困难和无所适从,怎么办?一年来,各书院吸引高水平专家、校友、企业等开设博雅课程200余场、社区活动1300余次,累计参与学生超过60000人次,在精品课程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有效消除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紧张和焦虑,很多博雅课程和社区活动报名实现了“秒抢”效果。各书院还注重加强学业指导体系的建设,学业发展中心组织了近千次研讨,8000余人次参与,不断拓展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丰富的第二课堂使得同学们探索专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职业规划意识明显提早,士谔书院的全体学生都参加了大学规划研讨课,“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划,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士谔书院2017级本科生董恒玮说。

另一种朋辈辅导,就是“梦拓”。梦拓(Mentor),指的是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在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即开始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方面的帮助和引导,使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这一计划的发起人和主要推动者,就是现任致真书院院长王惠文教授。这一年,北航学院参与“梦拓”活动的学生超过10000人次,它像一条温暖的纽带,将学生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形成“家”的氛围。北航第三届十佳“梦拓”小组、士谔书院饶世杰梦拓组的同学们如此定义“梦拓”:“一个优秀的梦拓团体,应该是一个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有着深厚友谊的团体。梦拓的职责便应该是构建并带领这个团体,将‘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北航精神代代相传。”

这一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业支持、梦拓及各类社区活动

厚植空天报国情怀,是书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屠守锷先生百年纪念活动、林士谔先生诞辰105周年纪念活动、陆士嘉先生纪念读书会……在各书院组织的多种社区文化活动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开展,“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逐渐融入学生的血脉基因。

书院社区空间的布置装修,也到处都体现着空天报国精神的传承。哥廷根、洪堡、萨克逊堡、胜因院……走过士嘉书院的社区,仿佛走过了陆士嘉先生爱国奉献的一生。书院以陆士嘉先生求学从教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为社区的不同区域命名,希望所有士嘉学子能学习陆士嘉先生的拼搏精神,怀揣梦想、敢于追求、刻苦钻研,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而奋斗终生。

“希望同学们能望月怀远,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018年中秋节前夕,校党委副书记、北航学院党委书记李军锋来到北航学院看望同学们,一起赏月、做活动,他的叮咛与嘱托,勾起了同学们对北航生活的无尽畅想,体会到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关怀。

“我们追逐学习与扫除,让宿舍的每一块地砖没有灰尘,让书本的每一个角落没有空白;不允许没有读书声的清晨,不允许没有落笔声的傍晚。”这是在“致真为家”首届社区文化节中,一个宿舍在“家风采”展示中的宣言。在社区中,同学们自主策划操办了各类主题活动,如工作坊、团圆日、英语角……在这个过程中,小伙伴儿们锻炼了能力、交到了朋友,融入了集体,他们开始把社区当成在大学的另一个家。“在这里我遇见了可爱的导儿们,还有负责的导师,还有爱我们的王妈妈,这一年学习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课业压力大了点,不过有大家的陪伴,我这一年过得很充实,开心!”这是2017级本科生司大伟在致真书院学习生活一年后的感受。

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就从社区“家”文化开始。

“学生是财富”  零调剂、零申诉

2017年9月,一对同时考到北航的双胞胎兄弟颇受媒体的关注,他们是士嘉学院的李文博和守锷书院的李文韬。基于高中时期对航天的浓厚兴趣,双胞胎兄弟相约报考了北航航空航天大类专业。

一年后,记者再次采访到李文博的时候,他刚刚见完宇航学院专业导师蔡国飚教授,腼腆的他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专业选择,他与弟弟李文韬分别以专业第一、第二的成绩进入宇航学院。

“这一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更加坚定了学航天专业的决定和信心。”李文博谈到。他和弟弟李文韬虽属不同的书院,但这一年都先后参加了宇航学院组织的各种讲座与实践活动,与院士、总师、教授等面对面,前往一线科研院所、发射基地等。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热试车现场,李文韬用“壮观”二字形容当时的画面,“我们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

“如果我将来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有意义?”李文博在宇航学院为2017级学生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谈到。

今年共有195名同学根据兴趣,通过专业选择进入宇航学院。“当时真是捏了一把汗”,宇航学院院长杨立军回忆起此前学生专业选择摸底情况,“全院上下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在那次摸底中,宇航学院排在了航空航天大类专业学院的最后一名。知不足而后进。学院积极行动起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教授、校友等多方力量参与,全员上阵,首先解决专业认知问题。此外,还在院内积极推行专业打通,让学生在院内也能专业任选。杨立军亲自与各个系主任面谈,一一解开他们的顾虑。“最后专业选择的结果,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杨立军谈到。

不仅仅在宇航学院,各专业学院都联合各大书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业认知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院长论坛、导师导学、辅导员专业咨询、专业宣传周等活动,搭建了多个专业选择的沟通交流平台。今年5月26日在沙河校区体育馆召开的“2017级大类培养专业咨询日”活动上,除了各个学院书记、院长、教授等坐阵咨询台,解答同学们问题外,各个学院还通过展板、海报、实物等方式介绍专业、推介学院;有的专业学院还布置了科技作品展示区,无人机、赛车、生物医学产品等科技作品吸引同学们。

“2017级大类培养专业咨询日”活动现场

与李文博、李文韬兄弟不一样的是,守锷书院的罗醴初入北航时,对于将来要选择什么专业并没有概念,也没有明确的偏好。通过选修各种概论课程、参加博雅课程、聆听宣讲会等,对各个专业学院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在导师的耐心指导、梦拓的热心帮助下,对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日渐“倾心”,初步明确了未来几年的方向与目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真正弄明白了适合我的是什么,我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找准了未来的方向。”他谈到。致真书院的郑家胤说:“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他大一期间在导师朱禹洁教授的指导下,参与调研了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原理和应用,这个经历让他明确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

士谔书院徐申展这一年学习了多门基础课程,聆听了不少院士、大家的报告,还选报了office hour,与导师一起探讨学习、人生问题,暑假成功申请了书院的远航项目,参与了和剑桥大学合办的暑期学校。提到专业选择,“虽然我思考了很久,但最后还是根据我的兴趣和我对于各个学院的认识,做出了一个理性的选择。”他自信地说,“经过这一年,我是有能力自由地进行选择的。”知行书院白卓然说:“在书院的这一年,让我明白了要成为怎样的人,要扮演怎样的角色,让我在专业方向选择、完成具体技能的提升精进,不再盲目。”“的确如此,学生选择专业的过程,就是逐渐认清内心、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对高远理想的一种选择。”北航学院常务副院长曹庆华感到。

根据《2017年北航报考指南》,大一结束时,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学院继续学习,大二结束时才在专业学院内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如果此后的学习年限内专业兴趣还是发生了改变,学生仍可进行专业转换。这也就是说,大学四年,完全尊重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为实现这个承诺,一年级结束后的第一次专业选择是重要一环。学校专门成立大类招生本科生专业选择工作小组,负责专业选择工作的具体实施。

“零”调剂、“零”申诉,第一志愿满足率达到86.3%,前三志愿满足率95.4%。专业选择工作能达到两个“零”以及高志愿满足率的背后,不仅是科学的方案设计、扎实的工作实施,以及卓有成效专业认知教育,更是着眼于满足个性需求、激发内在动力、提升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的效果呈现。

如何进一步做好学院育人工作,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让学生来了,真觉得学院好,是近来各位专业学院院长思考最多的问题,因为“学生是财富”是他们的共识。

 

2018年9月24日,北航校长徐惠彬院士在首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上作了《变革与创新——工程教育的理念、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他指出,在新时代,北航既要坚守使命,更要开拓创新,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他介绍了北航近年来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一年来大类培养改革的成果。这一年,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培养理念,通过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学习、求实批判的学术思维训练、担当责任的价值品格涵养、自主兴趣的专业路径选择,实现了对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强化科学精神、培养自我认知的提升。面对未来,徐惠彬若有所思,未来的大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能适应未来的知识结构、内容和学习方式是什么?未来划分专业的界限在哪里?交叉融合又该如何深化?北航作为一所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大学,这些问题都将用行动去解答。

以学生为中心,催生北航本科教育新的春天,北航人在行动!

坚守使命,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的初心就是培养空天报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北航将努力打造顶尖本科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流人才。北航人在行动!

编辑:余敏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09
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到北航调研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9
04 月
10
04 月
09
慕尼黑工业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航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9
04 月
09
04 月
08
04 月
08
北航召开教代会代表双月通报交流会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8
04 月
08
04 月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