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鼓足干劲,奋发有为!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全国两会上的北航声音!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3-08

北航新闻网3月8日电(航宣)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

两会召开期间,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们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日前,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人民网、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电子报、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了全国两会上的北航声音。

赵长禄委员: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 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

赵长禄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

新华社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利用会议间隙与代表委员们进行交流。“鼓励高校重点培育发展一批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完善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长效机制”……一条条凝结着真知灼见的务实建议写进了提案中。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把握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规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探索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归属等机制改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说。

新华社以《2024,中国向“新”发力》为题,发布“词云看两会”视频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重点面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等优势产业领域,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重点领域,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人民日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表示,“为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议支持高校大胆探索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归属等机制改革,赋予高校相应自主权,加快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

“我们要不断增强抓落实的本领,有力有效抓好落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委员说,要坚持目标导向、主动作为,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担当意识和斗争精神,坚持结果导向、善作善成,全要素提升办学质量,系统提升办学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人民网、光明日报、科技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离不开高等教育资源的强大支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当前,高校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高,科学研究主动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足,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高校科研在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等等。

赵长禄表示,要统筹把握高等教育规律与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规律,强化高校学科建设内涵与服务面向协同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机制,重点面向新能源汽车、光伏、移动通信、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重点领域,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把高校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赵长禄建议,支持高校凝练并稳定发展一批学科方向。鼓励高校在一级学科下凝练一批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同时积极推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传统学科方向。以服务新型工业化为牵引,以一流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为保障,提高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不断增强支撑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发展的源头供给能力。同时,高校要充分考虑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背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赵长禄提出,要稳定支持构建一批集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技术推广应用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完善产学研用深度协同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提升整体效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出台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实质性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与重大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功底的同时,着力培养技术科学的横向交叉能力、纵向贯通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持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搭建早期训练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在人才支撑方面,指导校企建立人才互聘机制,鼓励科研骨干按需在企业、高校之间流动,破除体制壁垒,增强激励保障。

陶智委员:创新高等教育育人模式 提升自主培养科技人才水平

陶智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航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

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3月7日报道,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4位委员作大会发言。陶智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说,大学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建议支持高校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提升自主培养科技人才水平。

新华每日电讯

陶智委员7日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时说,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陶智说,大学是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阵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积极探索育人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为此,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鼓励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培养,选拔具有创新潜质、有志从事科研的好苗子,根据学生禀赋特长个性化培养,支持学生针对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进行“十年磨一剑”的研究探索。

第二,试点探索项目制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试点在高校设立集成多个学科的特色培养项目,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对课程、师资、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支持学生“多学科”培养、“多指标”评价,推动育人模式由直线型、分散式向矩阵型、集群式转变。

第三,建立进阶式科教融合培养体系。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探索类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参与“微课题”,激发研究志趣,培养科研习惯。针对高年级学生,可设置源自实际问题的高阶挑战项目,引导学生选定研究方向,为开展持续攻关打好基础。

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3月2日下午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等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为获奖的委员颁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陶智等33名委员被授予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人民政协报

陶智委员的获奖感言:“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坚持言之有物,在建言献策时要求自己必须有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调研,不能空洞无物、不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作为高等院校的一名教师,作为我国空天科研领域的一员,我的建言献策主要集中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空天科技发展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真问题,10余年来,我就国家卫星导航系统的高质量发展、临近空间法治保障、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建设、加大对国防科技高校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提出提案。在常委会的专题讨论和联组会上,针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实验室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积极建言献策。我深知,每一次提案、每一次发言,都有可能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责任的坚守。”

人民网、中国新闻网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先机,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关于创新育人模式和提升人才水平:

一是鼓励探索基础学科长周期贯通培养模式。允许高校在完善分流机制的前提下,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年限内,试点‘3+X’弹性学习年限和动态流转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同时,应加大对‘英才计划’‘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等专项的统筹力度,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培养。选拔具有创新潜质,有志从事科研的好苗子,根据学生禀赋特长个性化培养,支持学生针对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进行‘十年磨一剑’的研究探索。

二是试点探索项目制学科交叉培养模式。试点在高校设立集成多个学科的特色培养项目,以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项目为牵引,对课程、师资、平台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支持学生‘多学科’培养、‘多指标’评价,推动育人模式由直线型、分散式向矩阵型、集群式转变。

三是建立进阶式科教融合培养体系。建议鼓励高校建立进阶式科教融合育人体系。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探索类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参与‘微课题’,激发研究志趣,培养科研习惯。针对高年级学生,可设置源自实际问题的高阶挑战项目,引导学生选定研究方向,为开展持续攻关打好基础。此外,科教融合不能脱离硬件载体,应支持高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通用、开放、共享的科教协同平台,为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科研训练提供硬能力支撑。”

郭雷代表:加快信息技术赋能,提高新质生产力

郭雷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新华网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围绕加快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领域创新研究、优化硬科技人才评估方式等内容,接受新华网采访。

郭雷长期从事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他表示,自动控制是连接基础物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的一个纽带,是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无人系统和智能装备技术的基石之一。他认为,在无人系统、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控制和智能技术领域将进一步走向“硬科技”,即将感知、控制、执行等环节一体化设计,在器件、部件和系统等方面实现“控制”赋能、“智能”赋能,形成“智能新硬件”。

郭雷认为,科技发展有本身的客观规律,不同科研方向的生长期、停滞期各不相同,创新性越强,失败风险可能越大。郭雷建议,要引导科技人才向硬科技领域倾斜,鼓励采用“长周期、多标准、团队式”考核,进一步减少各类评估和评比环节,建立激励硬科技工作“坐冷板凳”、“啃硬骨头”的机制。尊重人才成长和科技创新规律,给硬科技人才创造有温度、有气度、能容忍的创新生态。同时,硬科技创新要素来源于工程需求和学科交叉,重大和系统性成果更需要“有组织科研”,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各类创新团队建设,以科研团队为基石构建各类重点实验室,通过交叉融合、团结互助、有机协同、各尽其才完成重大创新任务。

人民网

“作为一名扎根一线20多年的科研工作者,今年全国两会,我主要聚焦‘新硬科技’领域创新和人才培养、‘硬科技’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近日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郭雷谈到,目前国家科技投入逐年增加,科技人才不断涌现,科技成果硕果累累,但仍存在前沿创新能力不强、科技驱动能力不强、提升新质生产力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大力发展“新硬科技”。

“ ‘新硬科技’不仅仅给社会生态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是事关国家安全和高精尖技术竞赛的重要阵地,是实现科技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郭雷表示。

对于如何发展“新硬科技”,郭雷从科研管理、人才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是重视前沿理论赋能硬科技能力,加大“新硬科技”支持力度。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新硬科技”创新,特别是智能新硬件领域创新,有序规范并分类监督对于所谓“热点泡沫方向”的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新硬科技”经费投入,以硬科技创新程度、实体经济新质生产力赋能提升程度作为科研成果重要评判标准。

二是加快“新硬科技”人才培养,激发“新硬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建议进一步鼓励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长周期、大团队和有组织科研,鼓励从基础理论到硬核科技的转化研究,设立适用于硬科技创新的人才考核“硬”体系。

三是加强企业对前沿创新技术应用力度。鼓励和督促企业大胆应用自主研发的颠覆性和原创性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宽容“新硬科技”成果有益的探索甚至暂时的失败。建议设立实体经济创新性技术应用激励、技术试用、风险预警和容错迭代体制,进一步完善“新硬科技”产品首台套强制试用、归零溯源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激发和有效监督企业创新主体的责任和作用。

北京日报

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郭雷认为信息领域“硬科技”攻坚迫在眉睫。“加快推进以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先进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赋能,产生以智能仪表、智能终端和智能装备为代表的‘硬科技’,可以突破‘卡脖子’技术、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新质生产力。”郭雷说。

他认为,首先要在科研管理和规划方面加大力度,加快先进信息基础理论实用化进程,实现信息技术领域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硬件产品和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科研项目设置应避免在某些“热点泡沫”方向无序竞争、重复投资,科研评价要警惕论文和专利“灌水”等“虚假繁荣”现象。人才培养也需要摒弃数论文、算工分的传统“软”考核方法,尽快设立服务于新质生产力提升、适用于“硬科技”创新人才的“硬”考核体系,鼓励在“硬科技”领域开展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长周期、大团队和有组织科研。

新京报

“如何将前沿理论方法转化成新质生产力,并在更多的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作用,是当前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要规避‘追热点’‘跟风式’‘吃快餐’等碎片化研究,加快硬核科技人才培养,鼓励开展攻坚克难、持之以恒的长周期、大团队和有组织科研,鼓励从前沿理论到硬核科技的转化研究。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和要求。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新’和‘硬’的结合。就我所从事的信息和工程领域来说,前沿理论研究要支撑包括产品、芯片、装备、仪器仪表等硬件实体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性理论和技术都需要接受实践检验,最终都要服务于‘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逐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逐步跨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科学家们不仅仅会发论文、写专利,而要用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实实在在地把论文和专利写在中国大地上。”

张涛代表:激发民营航天活力,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张涛 全国人大代表 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电子报

“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仍处于在轨验证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能力,亟须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优势,尽早构建起6G时代空天地融合网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涛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涛指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民企加入卫星互联网产业,能够帮助激发商业航天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加快航天全产业链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卫星成本,为卫星互联网产业从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对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开放程度有待提高,国内卫星通信运营许可制度亟待优化。张涛提出三方面建议,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

一是卫星信号需要经过关口站—卫星—用户形成完整的通信过程。二是现有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需要细分卫星通信服务的环节,将部分环节调整出基础电信业务。三是在移动通信直连卫星模式中,民营企业只建设卫星和测控站,地面关口站和用户终端由地面运营商负责。实现整个电信业务无监管体系漏洞,适应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开发更丰富的应用场景。

新京报

“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仍处于在轨验证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运营能力,亟须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发挥民营企业创新优势,尽早构建起6G时代空天地融合网络。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民企加入卫星互联网产业,能够帮助激发商业航天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加快航天全产业链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批量化生产降低卫星成本,为卫星互联网产业从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当前我国对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开放程度有待提高,国内卫星通信运营许可制度亟待优化。

我国目前实行的卫星通信运营许可制度,是基于传统卫星技术和运营框架下制定的。但新一代卫星互联网系统的基础设施和架构,较传统卫星系统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此,张涛提出三方面建议,加快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一是卫星信号需要经过关口站——卫星——用户形成完整通信过程;二是现有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需要细分卫星通信服务的环节,将部分环节调整出基础电信业务;三是在移动通信直连卫星模式中,民营企业只建设卫星和测控站,地面关口站和用户终端由地面运营商负责。”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10 月
31
10 月
31
10 月
31
10 月
31
10 月
30
北航召开两校区饮食服务专题工作会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10-30
10 月
30
10 月
29
庆祝钟群鹏院士九十寿诞座谈会举行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10-29
10 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