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赵长禄带队赴辽宁沈阳 深化推进省校合作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5-29

北航新闻网5月29日电(记者 任和 王晴)5月27日至28日,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带队赴辽宁沈阳,出席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双一流”高校战略合作座谈会,先后调研中国航发黎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业沈飞、航空工业沈阳所、中国航发动力所及其高坎试验基地,看望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入企开展专业实践的工程硕博士,并与沈阳校友代表座谈交流,深入推动省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副校长刘树春、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智参加调研。

与辽宁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7日,辽宁省与“双一流”高校战略合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主持座谈会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李乐成介绍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赵长禄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会前,郝鹏、李乐成会见了与会高校代表。

赵长禄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教育优势资源、发挥高校合力的诸多举措表示钦佩,向辽宁省一直以来对北航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北航坚持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持续深化科教协同、产教协同一体化育人协同机制,积极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有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他指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流大学肩负的重要使命,也符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北航与辽宁省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面向未来,学校将紧密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产业结构特征,发挥自身优势特色,聚焦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等重点方向,加强系统布局,进一步加强与辽宁省及在省企业联动,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助推科技成果在辽宁省转化落地,为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做出北航贡献。

郝鹏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各位高校领导来辽共商省校合作表示热烈欢迎,对各高校多年来给予辽宁振兴发展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与各高校共谋合作发展,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倾力支持辽宁全面振兴的实际行动。辽宁始终高度重视与国内重点高校的战略合作,希望省校共同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助力辽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推动学科建设合作,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助力辽宁高校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人才交流合作,为辽宁培养和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助力辽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积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省校合作做好服务保障,全力把合作的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胜势,共同打造省校合作典范。

座谈会后,省政府与参会高校共同签署省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围绕辽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省政府调控、引导职能和北航人才、科研、成果优势,进一步扩大双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人才培养、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赴中国航发黎明调研

5月27日上午,赵长禄一行前往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航发黎明”),参观了黎明展览馆及叶片等生产现场,听取了中国航发黎明在技术研发、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细致了解了中国航发黎明与北航的相关合作成果,并参加座谈交流会。中国航发黎明董事长、党委书记吴联合等参加座谈。

吴联合对赵长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北航一直以来对中国航发黎明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国航发黎明与北航的合作由来已久,双方在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面向未来,希望双方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加强在项目合作、人才共享、就业引导等方面的合作,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赵长禄对中国航发黎明对航空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祝贺。他表示,北航与中国航发黎明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希望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等方向,在关键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引导更多优秀毕业生深入一线企业建功立业。

深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调研

从中国航发黎明出发,赵长禄一行来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调研,参观了沈航航空工程综合实训中心、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详细了解了沈航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相关工作情况,并就进一步促进两校合作展开深入交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范振伟,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润东参加调研。

赴航空工业沈飞调研

5月28日上午,赵长禄带队赴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沈飞”)调研,参观了航空工业沈飞运营管控中心、数字化装配车间和试飞站,深入了解了航空工业沈飞在智能运营管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航空工业沈飞董事长纪瑞东等参加调研。双方共同展望下一步合作设想,并表示将加强在研制、生产、保障、交付等方面的协调沟通,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赴航空工业沈阳所调研

随后,赵长禄一行前往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航空工业沈阳所”),在航空工业沈阳所科技创新展区和专题汇报厅,赵长禄仔细观看展品,不时交流询问,听取了航空工业沈阳所近年来在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汇报,了解了沈阳所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具体举措以及实验室体系搭建情况等,并与航空工业沈阳所所长刘志敏、党委书记奚继兴一同座谈交流。

刘志敏和奚继兴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国之栋梁。一直以来,北航与航空工业沈阳所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取得突出进展。双方在去年10月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希望双方共同携手,持续巩固深化合作基础,发挥双方特色优势,在基础技术研究、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深化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创新合作机制,共同谋划重大课题,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赵长禄向航空工业沈阳所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表示钦佩,向在航空工业沈阳所工作的北航校友表示慰问,向大家坚持铸造大国重器、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祝贺。他指出,北航与航空工业沈阳所合作关系紧密,双方要持续巩固深化在人才培养、教师一线实践锻炼等方面的合作,精心组织力量,校所联动,共同做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他强调,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基础前沿研究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做好前沿性、交叉性支撑,双方要持续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探索,以国家需求为牵引,在自主无人飞行与智能协同、航空装备数字化建设、飞机快速试制与全寿命性能保持等方面深化科技创新交流互动,为航空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赵长禄还与学校入企开展专业实践的工程硕博士代表亲切交流,他表示,希望同学们珍惜实习机会,面向企业一线创新需求,充分发挥工程硕博士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奋勇拼搏,母校将持续关注大家的成长发展,助力大家为祖国航空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赴中国航发动力所调研

5月28日下午,赵长禄一行来到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简称“中国航发动力所”),参观了中国航发动力所展厅和高坎试验基地,现场察看了整机和零部件试验能力,并与动力所相关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交流。中国航发动力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徐朋飞,党委书记、副所长马论参加座谈会。

徐朋飞、马论对赵长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北航一直以来对中国航发动力所事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航发动力所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们表示,北航与中国航发动力所合作历史悠久、成果丰硕,拥有深厚的友谊。立足新起点,希望双方坚定合作的信心与决心,持续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建立定期回顾机制与常态化沟通机制,产出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培养更多工程实践人才,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赵长禄向近年来中国航发动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丰硕成果表示祝贺,对中国航发动力所走出了一条中国自主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表示钦佩。他表示,北航与中国航发动力所有着长期合作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北航与中国航发联合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以来,双方充分发挥“有组织的科研”效能,以解决型号研制的“卡脖子”问题为导向,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希望双方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务实拓展合作范围,深化推动产教融合,紧密围绕中国航发动力所的业务板块,在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协同发力,促进前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造校企合作的标杆和典范。学校将鼓励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的资源和平台,结合企业现实课题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努力成长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看望慰问在辽校友

在辽期间,赵长禄还看望慰问了部分校友代表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北航1982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校友、原航空工业沈阳所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沈阳校友会会长王永庆汇报了辽宁校友会的工作情况。与会校友代表深情回忆了在母校学习的点滴,为母校事业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向母校对辽宁校友的关心关爱表示感谢,并围绕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校地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分享了认识体会,提出了意见建议。

赵长禄认真聆听每位校友发言,向校友们扎根辽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祝贺,代表学校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对母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赵长禄表示,北航始终坚定走好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近年来全校师生同心协力、砥砺前行,学校关键办学指标取得重大突破,综合办学实力得到系统提升,“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期待广大校友与学校协同发力、双向奔赴”,他指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校友工作,活跃在各个领域的广大校友是母校的骄傲,学校将持续深化省校合作,助力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支持广大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建功立业、多元发展,也希望广大校友继续关心支持母校发展,促进学校优势特色与地方资源和产业结构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他表示,学校是校友永远的港湾,希望学校与校友实现“双赢”发展,也真诚欢迎校友们常回家看看。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5 月
31
06 月
03
06 月
03
05 月
31
05 月
31
05 月
31
05 月
31
05 月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