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凝“芯”聚力,奋进一流 谱写高水平集成电路学院建设壮阔篇章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6-13

编者按: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这些年·我们的学院】系列工作巡礼,以焦点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各教学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学院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学院自2018年4月正式实体化运行以来,始终以人才培养“国家队”为使命,2020年10月在全国率先更名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1年10月26日,作为全国首批18家单位之一,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2022年共建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北航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是北航打造的微纳米和集成电路科技领域教学科研平台重器,由2018年底启动建设,2020年10月开始运行,2023年启动二期建设。拥有从十级至十万级超净间共2500余平米,涵盖微纳米尺度材料制备、表征分析、器件加工、封装测试多维度能力,相应设备120余台/套,国产装备超过50%,居全国第一。中心开创了通用+特色平台架构,由16个院级单位协同共建。建立以来,支撑获批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领域内领军企业成立8个联合实验室,形成珠峰引领、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科研生态。中心聚焦我国芯片领域自主供应链建设,先后完成5款国内首台/套装备开发和10余款国产首台/套设备的工艺验证,受到多项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中心开设《芯片加工技术入门》等实验实训和虚拟仿真课程,助力集成电路紧缺人才培养,获多项教学成果表彰。作为教育新基建案例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题报道。

科研成果持续涌现

学院聚焦“卡脖子”技术,关键装备研发持续打破垄断,赵巍胜教授团队历时三年成功研发国内首台单原子层精度磁控溅射样机,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功解决了当前高精度薄膜沉积设备受制于人的困境。

成功开发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打破半导体检测相关设备的国外垄断限制,解决了重大“卡脖子”问题。

开展有组织科研,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涌现。近五年发表Nature和Science子刊16篇,包括国际首次实现室温二维磁性及调控、国际率先成功制备超低功耗反铁磁隧道结、国际首次实现具备元学习功能的自旋神经网络器件等,创办北航首个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精品课程成绩突出

学院高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精品示范课程。“现代微纳电子学课程”获2021年度“北京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出版集成电路学科第一本导论类教材《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导论》。该课程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集成电路行业一流人才为目标,在赵巍胜教授的带领下,邀请华为首席科学家、航天科技总师讲授产业尖端技术、思政案例,团队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集成电路全链条知识讲授,秉承“立志、博学、担当”的思政育人理念,将“矢志不渝,敢为人先,致真唯实,芯片报国”的“北航芯”精神融入育人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布局、协同育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集成电路拔尖创新人才》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自旋电子科技前沿》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我院彭守仲老师荣获北航2024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汇聚国内外高端师资

学院引育并重汇聚国内外高端师资。多名教师获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目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项目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创新青年项目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中国科协青托3人,学院国家级人才占比30%。我院赵巍胜教授获批教育部首届“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奖励基金”,同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获1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立志“芯片报国”的拔尖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认可。自2019年以来,学院学生团队先后三次获批北航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奖学金,共计16名博士研究生获国际双学位,多名同学和团队获得校级研究生十佳及五四奖章,其中李赛同学获得“北航青年五四奖章”殊荣,并被新闻联播报道。1人获2019年北航毕业典礼发言,4人获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奋进奖学金——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项目,多人荣获电子学会集成电路学生奖,1名本科生获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论文,1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持续加大力度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连续举办集成电路毕业生双选会,本硕博就业率达100%。

学院强化实践育人,学生科创成果丰硕。学院学子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金奖2项(包揽我校主赛道全部金奖),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夺冠,连续两年获“冯如杯”竞赛一等奖(全校第一),获批北航首届“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全校5支)。集成电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创氛围营造,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创实践能力,通过相关举措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训练与实践,更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等多项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学院注重科创团队培养,学生团队“百GHz芯片测试装备青年尖兵”获批北航首届十大“高水平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该团队由集成电路学院牵头,电子、沈元、中法等学院组成的交叉融合学生团队,团队聚焦我国高频测试装备这一重点卡脖子领域所面临的技术壁垒和物理瓶颈,提出基于光-电超快转换的创新高频电学测试方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全球首款晶圆级分离式百GHz芯片测试装备,成果入选2024年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团队受邀参加区长会客厅,学生代表接受北京市电视台采访。

学院始终坚持以国际化双学位为培养特色,达成多项学生国际交换合作协议。学院40%博士毕业生获海外顶尖高校双学位,与多所大学签订博士双学位协议,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MIPT)签署合作协议。2016年、2019年分别在北京和青岛主办IEEE/ACM国际纳米架构(NANOARCH)大会,2020年线上组织第30届ACM大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GLSVLSI)国际会议;连续五年举办北航“自旋存储与计算”(Spin Memory and Logic)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会。

产教融合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实训能力。先后与华为和航天科技772所在集成电路存储芯片领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建立了“新型存储器抗辐射加固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北航-华为集成电路领军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获批2022年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

大中衔接一体化建设

学院厚植“芯片报国”情怀,着力加强大中衔接一体化建设,依托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接待全国各地中学生科普活动超2000余人次,开展“教授进中学”讲座10余场,联合国内顶尖高中打造第一个开设在高中的集成电路科创实验室,项目获得中国志愿者基金会和北京市科协首批科普教育项目支持,构建校企联同、校地联动、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育人体系。

(供稿: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高静)

编辑:马文婷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9 月
06
09 月
06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5
09 月
04
09 月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