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召开第十七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擘画事业发展新蓝图。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这些年·我们的学院】系列工作巡礼,以焦点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现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以来,各教学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激励全校党员和广大干部师生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传承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力五航”实现“五个到位”,着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凝聚向心力,突出政治建设领航,确保党组织领导和运行机制到位
(一)加强党的领导,握紧举旗定向的“方向盘”
学院党委发挥学院 “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作用,优化内部管理结构,依据学院凝练的学科重点发展方向设置内设“系”级机构,创建“七系、一中心、一办”,提升教师组织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学院党委获评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先进集体等荣誉,2023年以“优秀”成绩通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建示范创建工作标杆学院验收。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带队围绕科教协同与课程思政工作开展主题教育调研
校长王云鹏一行赴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调研,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二)规范制度建设,拧紧议事决策的“安全阀”
学院党委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首位。明确“三重一大”议事制度,确保重大事项由党委会前置把关后再由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形成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支部书记联席会、系主任联席会、管理服务联席会、“学习日”等制度,充分发挥学院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大会精神
(三)建强班子队伍,打造率先垂范的“排头兵”
学院党委按照“明职责、抓作风、做表率”思路,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班子队伍全面实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9位班子成员中4位为80后,7位拥有高级职称,5位获评国家领军人才,3位为所在学科方向带头人,进一步提升了学院议事决策水平。
学院党委获评202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
夯实保障力,落实主体责任护航,确保政治把关作用到位
(一)压实主体责任,实现“规矩明”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制定出台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等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定期召开意识形态专题工作会议,就当前意识形态形势做专题分析,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做充分的分析论证,彻底杜绝风险隐患。
学院召开教师信息员队伍培训会
(二)加强审核把关,确保“管得住”
严格做好网络媒体平台的前置审核,严格把好人才选聘“入口关”,选人用人前学院党委均对候选人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严格守住线上线下“教学关”,严格落实讲座论坛“一会一报”机制,全面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三)强化阵地建设,做到“用得好”
建设旗帜鲜明的学院网站、官方公众号等宣传阵地,打造有组织、有主题、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品牌。打造“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围绕学院文化建设、学科发展、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学生思政等进行宣传,近5年共推出1200余篇原创网络推送,累计阅读量超200万,公众号WCI年度指数位居北航各专业学院第一名。
焕发生命力,激发报国情怀引航,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到位
(一)筑牢信仰之基,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学院党委坚持“两层次、一结合”的学习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凝练新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史,回顾学院发展历程,总结学院“空天志”“电磁魂”等学科特色的“空天报国”精神案例和内涵。扎实开展系列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打造院士总师报告会、名师讲坛、青年学者论坛、“雏凤轻鸣”师生沙龙、“启航校友导师”圆桌对话等系列学习交流平台。
学院首届“启航校友导师”圆桌对话
(二)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思政教育“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学院始终秉持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将培养理想高远、信念坚定、学识一流的空天特色电子信息类人才作为自身使命。构建“六国”人才培养大平台,形成以思政为引领、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课程、基地、成果和一流专业为支撑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近年来,学院先后获批建设5个国家一流专业,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国家一流课程7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注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优秀教师榜样不断涌现,苏东林老师获第四届全国“杰出教学奖”,苏东林、施闯、张学军三名老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吴晓君老师获第一届全国科技新星称号,杜文博、薛瑞、肖振宇、蔡开泉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王志鹏老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张有光老师获得北京市“教书育人榜样”称号,史晓锋老师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王志鹏老师获工信部“工信杰出青年”称号。
苏东林院士获全国高校第四届杰出教学奖
我院张晓林教授领衔“面向新兴产业,科教融合,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吴晓君教授在第一届中国科技青年论坛总论坛上荣获最高奖“科技新星奖”
张学军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
张有光教授获北京市“教书育人榜样”称号
王志鹏老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前排右二)
(三)提升育人实效,实现课程思政“有厚度、有锐度”
学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深挖学院传承“空天报国”北航精神的思政案例,牵头总结60余年来的办学经验,总结6位校友院士的培养情况,大量走访老教师、杰出校友,初步建成了以学科发展史为主线的课程思政案例库。
学院共6位本科校友获评院士
(四)围绕一体两翼,推进学生思政“精细化、精品化”
学院党委形成了以“思政工作地图”为体,以网络思政与队伍建设为翼的“一体两翼”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体系。通过党、团、班三条线牵引理论学习领航工程、价值塑造启航工程、榜样示范引航工程、社会实践远航工程等四大板块近百项定制化“思政工作地图”活动清单。建成辅导员工作坊、E师益友心理辅导中心、“博研说”朋辈交流等成长成才服务平台。学生思政效果显著,“雏凤展翼”科研助力人才培养案例入选工信部部属高校百篇思政工作案例,“北斗”实验班获评北京市“十佳”先进班集体。近5年来,学院1名学生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全国志愿者仅5人),1名学生荣获全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典型,3次获评北京市红色“1+1”市级奖励、6名本科生获北航最高荣誉“沈元奖章”、8名研究生获“北航十佳研究生”、7名学生获北航“五四奖章”。学院本科生年均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科技竞赛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共建获评北京市红色“1+1”优秀奖
提升战斗力,打造先锋队伍助航,确保基层组织制度执行到位
(一)锻造“管理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有力解决“真抓要实”的问题
学院党委切实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优化学院党支部建设,依据“系”级机构设置教师党支部和学生纵向党支部,加强教师党支部对学生党支部的全面指导,发挥党建引领在学科建设中的更大作用。
(二)锻造“思想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有力解决“常抓要韧”的问题
学院党委有效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师生学习日”等制度,力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院党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党支部、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党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
学院机关党支部、201教研室党支部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三)锻造“服务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有力解决“会抓要准”的问题
学院党委注重引领师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党支部和党员同志带头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积极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疫情期间,师生党员成立“党员抗疫先锋突击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服务,学院1名教师、24名同学担任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志愿者,其中李海涛同学获全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2018级本科生李海涛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全国志愿者仅5人)
(四)锻造“能力过硬”的基层党组织,有力解决“善抓要巧”的问题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员高质量发展和队伍能力建设工作,积极选树党建示范支部和先进个人,“头雁效应”有力彰显。坚持在高层次领军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发展1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党员队伍。学院多个师生党支部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无线电导航教研室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学院先后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苏东林院士等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先锋模范作用。
退休教师何国瑜为新入党学生讲入党初心
强化推动力,促进内涵发展启航,确保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融合到位
(一)在强化交叉协同上下真功夫,以党建引领学科平台建设
学院党委坚持“四个面向”的学科建设原则,系统研究谋划学院学科发展和平台建设。学院学科实力不断攀升,拥有航空、民航、北斗导航等高端智库平台与联盟,引领空天信科技规划与行业发展。学院坚持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围绕重点方向搭建平台、汇聚团队,分级分批打造科教协同平台,为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提供共享服务硬支撑。学院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与加州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拥有国际电联、民航组织等技术专家10余名;拥有联合国设立的“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国家北斗管理办公室设立的“北斗国际培训交流中心”,已成为向“一带一路”国家输送技术、带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本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中,学院获批牵头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地一体化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
电磁兼容与防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2023年暑期学校
(二)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下实功夫,以党建赋能科技创新发展
学院党委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卡脖子难题和世界科技前沿重大问题,坚持贯彻“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为特征的“北航模式”有组织科研的科技创新,巩固和发展空天信特色鲜明的“团队+”科教融通新模式,积极承担重大任务、培育重大成果。围绕电磁安全、北斗导航、大飞机、高分、5G/6G等重大专项,聚焦空天信融合的理论与技术攻关,承担国家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多个系统性、综合性重大装备,解决了国家国防重大亟需,发挥了主力军作用。8年来,主持国家级超亿元项目8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2年学院团队获得北航首个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学院也荣获首届国防先进集体称号。
(三)在优化引育用留上下足功夫,以党建支撑人才队伍建设
学院党委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细用才,进一步完善教师与人才队伍体系,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坚持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从党管人才的政治高度、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立德树人的使命高度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并持续强化人才成长的“四个效应”。不断深化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模式,为青年教师实施校内外导师制、探索一人一策的特色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多维度协同,合理构建人才梯队,着力引育高端领军人才。落实学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深入开展谈心谈话,通过“传帮带”模式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造就了一批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高层次人才队伍。8年来,我院新进教师50余名,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培育、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培育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20名;学院教师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3项、获全国实验案例竞赛一等奖5项。
学院成立名师工作坊
学院韩圣千老师团队获第十届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鼎阳杯)最高奖“鼎阳杯”
(供稿: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审核:徐亚军)
编辑: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