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月2日电(通讯员 井彦祺)2024年,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简称航发院)在北航、中国航发及太行实验室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 共谱发展新篇章
2024年5月、7月,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带队赴沈阳、成都、贵阳开展航发主机厂所调研,深化推动校企合作,并对关键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平台搭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等工作给予指导。2024年12月19日,北航、中国航发及太行实验室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及“航空发动机研究院”与“航空发动机国际学院”共建协议,开启航发院发展新阶段新篇章。校长王云鹏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并讲话,他指出希望北航、中国航发及太行实验室的三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特色,进一步夯实合作长效机制,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深入推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有组织的教师实岗锻炼、有组织的学生就业,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共同支撑航空强国建设。
![](/__local/5/A0/24/711691D70FD48C144393C2B9DBE_3A86A8FC_1A60B.jpeg)
![](/__local/9/DF/BA/816F6A580D130E342619A469FC0_05D52C2F_17211.jpeg)
旗帜鲜明讲政治 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航发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班子以“有组织科研”为主题开展“同题共答”,推动航发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积极配合校内巡视工作。推动支部与行业院所开展“有计划的共建”17次,深化业务融合实效。党委案例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案例,BY22321班获北京市高校示范学生基层组织(班级)称号。
![](/__local/6/C0/A6/5966B85A17CE1877E308A67D50B_FA9013E4_5A6C4.png)
真抓实干求实效 全力推动落实综合改革
2024年,航发院在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提出的“1-3-6-6-1”战略框架指引下积极推进综合改革。结合学科方向布局优化内部机构设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教授学术治院作用。建设“院—系—团队”组织体系。优化赋能“有组织”科研体系。完善平台设施建设组织架构。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与各团队签订科研责任书。
![](/__local/C/56/15/083D524FCB4382AEED9BA7D5BAA_66BEC4CC_1EB21.jpeg)
![](/__local/C/E3/13/83BF6F12E4328C17D887521C124_2E66B382_272A4.png)
校企携手聚合力 不断开创人才队伍建设
2024年3月8日,党委副书记杨立军到航发院开展调研,并就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2024年,航发院持续通过校企合力助推人才成长。获评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领军人才2人、青年人才2人,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获评小米青年学者1人、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1人、引进卓越百人博士后9人。北京市科协批准建立院士工作站(北航首个)。
![](/__local/3/8E/5E/5CB3DCA83CCBE61D1C172D50044_A7753D5F_2FC3C.png)
人才培养大讨论 协同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
2024年4月至5月,航发院举行了人才培养大讨论系列活动,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制定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全过程学位论文质量建设制度体系、贯通本研一体课程、数字赋能课程/教材建设等工作计划,发布《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管理办法》等14项制度。5门两机领域工程硕博士核心课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实现平台上线,获评工信部硕博士特色优质课1门;获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1个,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4年度优秀校企导师组2个;获北航“立德树人”优秀奖1人、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2人;荣获北航研究生十佳1人,沈元奖章2人。
![](/__local/E/3E/A8/5B8CB0E9BB616583E8E42F44F50_EA1227DB_5E11A.png)
![](/__local/D/57/95/2D5034506EE7BCE3620774F3BE6_5429BA73_2DC15.png)
聚焦支撑引领 优化升级有组织科研模式
深入一线支撑发动机行业,航发院承担的中国航发集团稳定支持三代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扎实推进双变循环发动机、高速涡轮发动机、氢能混合动力系统、高超声速强预冷发动机等院级重大任务,并取得突破进展,开拓创新引领下一代动力。有组织科研产出高质量成果,牵头论证亿元级重大项目1项,获批千万元级重大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__local/7/17/6D/640CF7F389BCE40298B717DF557_8AD4A85C_7F3AF.png)
攻坚克难 实验设施体系建设重点突破
2024年12月13日,条件建设(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建成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设施平台。项目自2020年开始,历经疫情停工、建设地点变更、外国技术封锁等重重挑战,但航发院项目组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赵长禄书记指示成立工作专班,多次亲临现场视察工作并给予指导。在科研院、计财部、总务部、资实处、档案馆等部门指导支持下,项目按期完成8号实验楼适应性改造、动力配套、试验器建设,并通过竣工验收。
大走访大调研 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航发院书记、院长带队走访航发集团及其22家所属单位、太行实验室、中科院工热所等,就科研合作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建设等深化与行业院所交流,进一步融合发展理念,深化校企协同,助力师生融入;带队走访西工大、南航、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就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深入调研,拓宽发展思路和合作平台,致力多方联动,携手推动航空发动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image](/__local/0/C0/F0/323B800682ED6A92253608B1325_A92FFE00_413143.png)
实质推动国际合作 持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
强化联合科教中心建设,巩固欧洲合作,拓展“一带一路”。2024年9月3日-10日,航发院书记带队访问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等6个高校及研究所,签署双硕士学位协议及联合实验室备忘录。成功举办多场次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和论坛,进一步提升了航发院的国内外影响力。
![](/__local/A/40/4E/EB8A9033253996A34F3DDBC619C_6B7E0CA4_614BC.png)
弘扬航发文化 激发奋进力量
优化航发文化课程,邀请8家中国航发及其直属单位专家主讲《航空发动机行业文化课》,在课堂中增强校园航空发动机文化氛围。打造航发总师讲堂,邀请行业总师/副总师进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汇聚航发行业智慧力量,累计举办大师总师讲堂4讲,课程和讲座共覆盖1500余名师生,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合作示范。深化航发特色宣传,校官微发布3篇师生榜样推送,院官微发布航发师者/航发青年专题推送8篇,累计阅读量超1.5w次,榜样正向力量营造航发文化氛围。
![](/__local/4/49/E9/17C30810C1FDC3715AABFFA4FD9_BDAF79C0_32931.png)
![](/__local/5/02/51/4A1F011278CC479689310B10392_716E9A60_8D37D.png)
总结五载建设成果 乘风破浪逐梦远航
总结航发院建院五年来工作成果,推出建院五周年宣传片,打造“一往5前”创新成果展,并组建成果展宣讲团,累计吸引1800余名校内外师生观展。组建专项实践队赴沈阳、成都、株洲、上海4地8家单位开展实践,实现毕业年级全覆盖入企。组织师生赴6地11校开展航空发动机文化巡讲,对外传播北航航发声音;联合工会、研究生会,开展师生亲子运动会、5周年文艺汇演、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活动,凝聚航发师生奋进力量。
![image](/__local/2/C8/3B/A28584AC22BB02C076D7B6B94DC_6D980A48_25021.png)
(审核:袁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