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5月15日电(通讯员 王将升)近日,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五届第四次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北航沙河校区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教授,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何国威研究员,副主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夕云教授等委员,北航副校长吴江浩教授,科研院与航空学院相关负责人、实验室师生代表等共五十余人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航科研院常务副院长蒋崇文教授主持。

吴江浩代表学校对出席会议的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充分肯定了实验室在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带领下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航空学院党委书记董雷霆教授回顾了实验室过去一年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感谢了学术委员会对实验室快速发展给予的帮助与支持。
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晋军教授向学术委员会汇报了2024年实验室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攻关、平台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教育与教学科普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以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学术委员会一致认为,实验室在过去一年中工作成绩斐然:聚焦空天强国战略与流体力学学科前沿,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含叶企孙专项)、北京市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创新项目等重点项目,在JFM、AIAA Journal等国际流体力学和航空航天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0余篇;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引育国家级人才3人,新进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内外学术交流广泛,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次,184人次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重大设备建设成效突出,4米×3米气动声学风洞和1.5米×1米非定常风洞竣工验收,气动噪声等核心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为服务大飞机产业、低空经济战略、智慧民航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教育和科普工作,《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基础》入选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航空气动声学实验体验周”入选北京市科协“典赞时刻·2024首都科普”年度榜单,主办全国空气动力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委员们还就实验室未来规划和重点发展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建议实验室进一步结合航空航天重大需求和低空经济国家战略新质增长点,发挥实验室的实验-理论-计算三位一体优势,深入开展前瞻性、引领性的前沿基础研究。
在学术年会环节,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杨晓雷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温新教授、北京大学吕鹏宇研究员、北航屈秋林教授、高振勋教授、陈曦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湍流尾迹的模拟方法、演化机制和相似准则”、“超声速振荡射流在气动矢量控制中的应用”、“固体表面气泡—气层演化与界面流动调控”、“平底结构入水冲击中气垫效应的流动机理数值研究”、“高超声速高温湍流边界层的RANS模型”、“壁湍流相干结构的统计特性—速度环量的内外区分形”的学术报告,与会师生就报告内容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