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期望——校长王云鹏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

发布时间: 2025-08-29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8月29日电(记者 任和 通讯员 高磊/文 记者 任和 通讯员 范久琳/摄影)秋光为序,筑梦启航。新学期将至,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2024级人形机器人项目制试验班干劲十足,正在为开学做系列准备工作。8月28日下午,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会议室,校长王云鹏来到班级同学中间,与21名学子座谈交流。副校长邓怡、吴江浩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项目制试验班责任教授王巍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项目制育人理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重点就师资配置、课程体系、平台资源进行讲解。同学们依次发言,畅谈自身学习体会、加入项目制班的初衷以及未来发展计划。魏乐遥分享了深受科幻电影中人形机器人启发、选择北航并加入机器人项目制试验班的成长经历,期待研发出更智能的机器人产品。赵品焱分享了对即将开展项目制实践活动的思考,表示将珍惜资源、学以致用,积极参加高水平科技作品竞赛,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徐嘉颢、宋雨泽对近期转校区搬迁工作中学校、学院提供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并表示将把握机遇、努力成长,为实现科技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王云鹏对大家通过选拔来到项目制试验班表示祝贺,并对同学们展现出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予以高度肯定。他充分认可大家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并就如何更好适应项目制学习、实现更好发展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我国正在稳步迈向制造强国道路,智能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希望同学们紧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传承北航人空天报国的精神血脉,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持续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力量。二是充分用好优势资源平台。项目制试验班是学校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载体,希望同学们利用好有组织、进阶式、模块化课程和实践体系,全方位融入这一育人示范平台,深化学用结合,瞄准项目制预期目标打造高水平成果。三是着力塑造“四个能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淬炼真本领,注重培养和锻造敏锐的质疑力、卓越的组织协调力、富有激情的创新与工程实践力和更加开放的全球胜任力,积极探索科学兴趣、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服务国家需求、引领时代发展的未来工程师。

2024年,北航适应国家紧缺人才专业领域建设需求,围绕飞行器动力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四个方向,设立四个“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着力构建全学科、全覆盖、进阶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面向未来探索一体化育人新模式。8月29日上午,在四个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同学们入学一年之际,校长王云鹏与来自各个班级的31名学子座谈交流。副校长邓怡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对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表示感谢,重点围绕专业学习、科研实践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及成长困惑,并对培养方案设置、科研实践、实习指导、学术竞赛、国际交流等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对同学们提出的困惑纷纷作出回应,并详细解读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环节设置情况,表示学院将继续完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为同学们提供充分支持,助力同学们实现自我全方位成长。

王云鹏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发言,耐心细致地了解每名同学的学业进展、实践情况和未来规划,对同学们的关心关切一一做出回应,并对同学们在学习科研生活中的成长与收获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学校着力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样板间”。在供给侧方面,相关学院要根据试验班特点,针对性调整优化培养方案,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业套餐,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需求,更好助力同学们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个人成才,同时为试验班平台实现持续性迭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需求侧方面,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自治和自我管理能力。同学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适应、主动跟进、主动反馈学习科研进度。学校和各学院要建立常态化意见征求机制,推动同学们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定期形成需求清单,精准推动培养方案改革升级。

“每个人的创新潜力、发展潜力都是无穷的,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王云鹏动情地讲道,学校打造贯通式培养路径,全阶段全流程为同学们提供支持帮助,全面落实有温度的教育。学校将与同学们一道,同题共答,助力一流学苗成长为一流人才。

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负责人参加座谈。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