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北航寻迹四方实践队2018活动纪实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8-07-23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北航寻迹四方实践队2018活动纪实

文物保护,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自觉,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事关中华文化传承的千年大事。一块石碑,传承千年,领会博大人生境界,探寻汉字书法艺术滥觞。今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寻迹四方第二期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山东平度、莱州,围绕“基于矢量字形与三维模型制作的碑刻书法保护与传播实践”的实践课题,在这两座书法名城循着郑道昭的千年真迹,进一步探求书法艺术类文物保护的科技手段。

7月11日,实践队前往平度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局,向文保工作者请教相关问题。座谈就实践队的性质和任务、本地文物保护特别是魏碑保护的形势及其历史和现实背景,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交流。接待我们的金副局长告诉我们,要研究这块碑,就要结合其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历史时期,就要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正所谓“知人论世”。之后,实践队了解了石碑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了解了保护这块石碑的意义,了解了书法艺术文物的主要保护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保护要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块碑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历史价值,其保护更成为了一大难题。天然岩石易风化、易磨损,实践队希望采用制作字体和数字建模的方法来永恒的保存这块碑。金局长对此高度赞扬,肯定了文物保护要有长远眼光的精神,同时也提出了指导意见:要注意具体细节的留存,例如书法的“章法”即字里行间的照应和联系,无法在单个字中体现出来;在具体操作中,要做到艺术和技术并重。

结合学习交流的收获,实践队修改过后续方案后,前往天柱山郑文公上碑处进行实地考察。天柱山文管所的马老师接待了实践队员,带领上山。这位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文保工作者引经据典,向实践队介绍天柱山魏碑的历史故事,也以亲身经历讲述了多年来天柱山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整修变化。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践队在马老师带领下进入碑亭内部,对数字化建模所需的石刻表面细节进行了观察、记录。

次日,实践队又前往莱州市探寻下碑的奥秘。实践队此行着重将天柱山、云峰山两种不同的保护-开发模式进行对比:云峰山坐落于莱州城南十里左右,交通便利,进行了较大规模商业开发,兴修了书法陈列室等配套建筑,考虑到人流较大对碑刻的隔离保护更为周全;天柱山山势险峻,位置偏僻,游客较少但多为慕名而来的专业人士,更多存留了山与碑原本的风貌,相比于人因,更多考虑了危岩体等自然的破坏因素……文物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课题,这也敦促队员们要将调研深入下去,在最终的报告中体现实践队自己的思考。

考察结束后,队员们对碑文进行进一步的数字化处理,建立字库、立体模型,队中相关特长同学还结合实践所见所闻进行了相关文创,以期达到开发利用的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仅是结合自身知识技能、探求魏碑的保护和开发措施,更是对中国书法文化的一次溯源和理解,并由此培养队员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保护的自觉。相信这一次实践活动能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宣传优秀文化遗产,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火炬传承下去。

编辑:史越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2
04 月
11
04 月
11
04 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