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元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主题系列实践 以知行合一筑牢卓越工程师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 2025-03-12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3月12日电(通讯员 刘云鹏)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青年学子深刻领悟时代使命,“北航-中兵智能”卓越党建工作站联合沈元学院本科生低年级党支部、学院路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组成五个实践小组,以“卓越工程师精神与时代使命”为主题开展系列实践,并于3月3日线上举办实践活动成果交流会,从军事历史教育、科技前沿探索、国际局势分析等多元视角展开讨论。

回溯历史寻根: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叩问初心使命

第一小组以“革命精神与工程师担当”为主题,组织13名成员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实践。通过观摩抗战文物、武器装备及文献影像,小组成员从革命历史中提炼工程师精神的时代内核。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主题展厅”,百团大战作战地图、泛黄的《论持久战》手稿等展品引发成员深思。通过研讨钱学森、黄旭华等300位杰出工程师的成长轨迹,小组成员们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技术韧性等核心精神谱系,形成集体参观感悟,并向全体成员发出“以历史观照现实、以创新回应挑战”的行动倡议,号召大家将前辈们的精神传承下去,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

组员单宇帆表示:革命年代的工程师在物资匮乏中修复装备、研发武器,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当代科技攻坚的灯塔。组员刘云鹏表示:东风导弹产生与歼击机自主研发,展示的不仅是技术飞跃,更是一代代科研人“铸盾砺剑”的信念。

聚焦国家战略:解码工程人才与质量强国的内在逻辑

第二小组以“制造强国战略”为主题,通过分组研学、专题党课的形式,系统论述《中国制造2025》与质量强国战略的内在关联。对比2015-2025年制造业人才结构变化,小组提出当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详实的数据图表,分析了我国工程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小组深度调研复兴号CR450研发团队技术攻关、北航氢能无人机打破世界纪录等案例,展现党建引领下“技术攻坚+人才孵化”的双重效能,并以北航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为例,探讨产教融合的解决方案,形成调研报告。

组长胡豪杰表示:中国制造2025与质量强国建设如同车之双轮,而卓越工程师就是驱动车轮的核心轴承。组员肖扬表示: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广大青年需要将个人职业坐标嵌入国家战略坐标系。

科技赋能运动:亚冬会新技术调研催化科研新方向

第三小组聚焦“亚冬科技”,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技术创新对大型赛事的支撑作用。小组从医疗保障、赛事管理、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切入,分别结合5G-A技术实现急救车3秒数据同步、AI裁判系统提升判罚效率40%、低空救援体系开创国际先例等3个典型案例,解读如何将工程思维、前沿技术破解实际问题,将科技与冰雪运动深度融合,并提出“以赛促研、以产哺学”的实践路径。

组长刘威在汇报中指出:亚冬会是中国智造的试验场,更是青年工程师的练兵场。

瞄准技术前沿:大模型工程化开辟行业应用新赛道

第四小组“AI先锋”团队以近期热点话题“DeepSeek-R1”大模型在无监督条件下实现装备故障诊断准确率大幅增长的新闻为切入点,详细解读关键技术突破。小组从技术成熟度和应用价值两个维度评估了大模型在内的多种AI技术,就AI技术落实新领域探讨转化路径及可行性,并规划前往相关AI实验室开展参观活动。

组员陈志勋表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实验室到决策指挥系统的转化落地,已有许多成果,应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合理利用,助力工作效能提升。

洞察全球变局:工程师在能源博弈中的科技自立命题

第五小组以“俄乌冲突中的能源争夺”为切入点,推演呈现全球能源格局变迁。通过分析国际能源信息,揭示能源武器化对国际秩序的冲击。在“科技与战争双向催化”议题中,小组以无人机技术、氢能储能突破为例,论证“关键技术自主权即战略主动权”的硬道理,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突破能源困局”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绿色转型需兼顾公平性”的观点。

组员陈嘉扬指出:资源民族主义抬头警示我们,必须构建“技术-资源-市场”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

卓越党建工作站书记肖扬总结:本次共建是一个种子,启发大家思考自身的定位、路线、目标及价值。工程师不仅要有“术”的精进,更要有“道”的追求。实践成果表明,当科技理想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时,青春才能真正绽放光芒。通过本次系列实践活动和交流讨论,党员同志们以扎实的调研数据和鲜活的实践案例,诠释对“卓越工程师”内涵的理解,也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态度,将科研创新谱写在祖国大地上。

(审核:刘科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