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2月12日电(通讯员 樊欣雨)11月30日,由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的“北航交通知行讲堂”第三季主题论坛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工程结构高性能计算”开展了系列专题学术报告,分享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结构领域前沿进展,探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军首先对各位嘉宾和与会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介绍了北航交通知行讲堂的发展历程和历届举办情况,并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是当前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工程结构高性能计算与仿真作为基础通用技术,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主题论坛的举办正逢其时。杜博文教授从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学科发展特色出发,强调了学科交叉和领域融合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表示通过多学科、多背景、多角度的思维碰撞和合作交流能催生更多、更新的创新成果,通过论坛形式交流领域前沿进展对于学科建设发展和学生视野拓展都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本期“北航交通知行讲堂”主讲人、清华大学陶慕轩教授发表了题为“高性能组合结构楼板效应、高效模型及受力机理研究”的主旨报告。从组合结构分析设计的三大基础性难题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大型复杂组合结构体系组合效应机理、高效数值模型、优化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示了成果在京包高速斜拉桥、深圳东宝河特大桥、汕头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台等重大工程中的应用案例。特邀嘉宾朱力教授作了题为“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的振动控制”的学术报告。面向我国高速铁路大跨径桥梁的发展需求,重点介绍了铁路钢-混凝土组合桥梁-高速列车时变耦合系统动力分析程序,以及车桥耦合系统振动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的方法和策略。特邀嘉宾朱颖杰教授作了题为“考虑物理机制的钢混组合梁桥横向性能的智能预测”的学术报告。围绕人工智能与结构工程交叉创新,介绍了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组合桥梁桥面板内拱效应预测、横向变形受力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考虑物理可解释性的结构智能计算方法。

在会后交流环节,三位嘉宾与参会师生进行互动,解答了关于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等方面的相关技术问题,分享了关于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前景、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建议。论坛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据悉,“北航交通知行讲堂”是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打造的特色学术活动,论坛名称为“知行讲堂”,旨在展示工程学科在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应用实践相统一的特色,提倡敏于知,健于行,知行合一。之后,“北航交通知行讲堂”将继续发挥其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思维碰撞,鼓励交叉创新,弘扬科学精神。
(审核:韩慧瑜)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