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召开低空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 产业、出版、教育三界协同助力专业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0-20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0月20日电(通讯员 王易玄)10月15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低空专业建设发展研讨会在沙河校区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召开。点用低空及D20成员单位代表、人民交通出版社团队与北航低空专业建设团队齐聚一堂,围绕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教材研发及产学研协同育人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会议由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商飞-北航大飞机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执行主任潘翀主持。

潘翀对点用低空及D20成员、人民交通出版社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新兴领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北航需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加快培育低空经济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同时积极动员产业界、出版界、教育界形成协同合力,共同助力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及项目制本研贯通班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会上,多位北航专家学者围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研发等核心方向发布专题报告,为研讨会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支撑。航空学院蒙志军教授作《北航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情况和项目制育人构想》报告,系统介绍了项目制实验班的创新模式——以校企联培项目为牵引,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构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实践导向、交叉融合”的育人路径。

北航经管-航空学院低空经济产业与技术研究中心总规划师、产学研联合体秘书长陈英明,对该中心的工作成果进行详细汇报。他指出,中心已在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与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等领域形成丰富积累,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产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

航空学院副院长、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罗明强,带来《北航牵头的低空101教材建设情况及国家教材基地介绍》报告。报告聚焦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特性,从课程体系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展示了北航牵头的低空101系列教材研发方向;同时详细介绍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航空航天教材研究)的工作重点与成果,强调教材建设需紧密衔接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为专业教学提供核心支撑。

在报告尾声,潘翀补充介绍了北航在天目山实验室的低空飞行平台研发进展与北航航空学院的发展概况。他明确指出,学校将围绕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学生打造实践教学与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助力学生高效实现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能力的转化。

专题报告结束后,产业界与出版界代表相继发言,分享资源优势与合作意向。CIO时代&点用低空创始人姚乐率先介绍了企业在低空领域的业务布局与技术优势,表达了与北航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期待。随后,D20成员单位代表——星闪世图董事长李峥嵘、天津云创科技董事长任广坤、北京神飞航天董事长毛宏伟、波米智算科技总经理王井波、上海安然保险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广义、湖南智航飞购总工程师蓝京等,分别结合自身业务领域阐述了与北航在学生实践、课题合作、产业转化等方向的潜在合作空间。

人民交通出版社教育分社副社长翁志新、高等教育出版中心主任李晴、高级策划编辑李良,则围绕出版社在低空领域的教材规划建设方向展开分享。他们表示,将依托出版社在交通与运载工程领域的出版经验,与北航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深化合作,共同打造适配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优质教材;同时探讨了在产业融合案例编写、数字化教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机会,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载体。

研讨交流环节结束后,罗明强带领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北航相关实验室,包括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与航空气动声学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陆士嘉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介绍展示了北航在飞行器研发、气动声学研究等领域的科研实力。参会代表们边参观边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北航教学科研资源的了解,为后续合作落地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北航在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中“产学研用”协同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北航将与点用低空及D20成员单位、人民交通出版社持续深化在课程共建、实践育人、教材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与协作机制,不断优化项目制本研贯通培养模式,为我国低空经济这一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输送更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与前瞻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