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塑性加工团队参加第十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

发布时间: 2025-11-10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1月10日电(通讯员 王丹)10月24日-26日,第十九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在河北秦皇岛召开,年会主题为“塑造新质动力,赋能制造强国”。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近千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塑性工程前沿科技与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次会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塑性加工研究团队李小强教授、李勇教授、孟宝教授受邀出席并作特邀学术报告,系统展示了团队在轻量化构件塑性成形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北航塑性加工研究团队合影

李小强教授作题为《高性能整体化金属构件电辅助成形原理、工艺与装备》的学术报告。深入阐述了团队在电-力-热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成形机理研究,介绍了自主研发的电辅助成形装备及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工程应用,展示了该技术在提升构件性能与制造效率方面的显著优势。

李勇教授以《钛合金中空构件复合成形全流程形性协同预测与应用》为题,分享了团队在钛合金复杂构件成形过程中的形性协同控制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多尺度建模与智能优化的全流程预测方法,为复杂中空构件的轻量化制造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孟宝教授则围绕《多场耦合下超薄板塑性变形跨尺度本构模型及应用》展开报告,系统介绍了团队在超薄板材塑性变形行为建模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跨尺度本构模型在微观组织演化与宏观成形性能之间的桥接机制,为微尺度精密成形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三位教授的特邀报告外,团队中多位博士研究生也在会议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展示了团队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周庆珩博士报告了《7050铝合金多级加载蠕变时效成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级加载路径对构件成形精度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李浩海博士分享了《大尺寸超薄板充液-覆板成形叠层参数影响仿真与实验研究》,通过仿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叠层成形工艺参数;李哲宇博士则介绍了《复杂截面钛合金型材热拉弯蠕变成形工艺优化及试验研究》,提出了针对复杂截面构件的热成形-蠕变复合工艺优化策略;韩子健博士作题为《碳纳米管增强高温合金基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学术报告,分享团队在碳纳米管增强高温合金基复合材料的先进成果。报告内容扎实、数据详实,充分展现了北航青年科研人才的学术潜力与创新能力,并与现场专家展开了深入交流,其学术活力与创新思维赢得一致好评。

北航机械学院塑性加工团队长期面向国家制造强国战略需求,聚焦轻量化材料精密塑性成形、微结构可控制造、智能制造等关键方向,持续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科研人才。此次年会的积极参与,不仅充分展示了北航在塑性加工与先进制造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我国塑性工程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塑性加工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引领前沿技术发展”的理念,深化基础研究与产业融合,助力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审核:从保强)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