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专访我校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阿尔伯特•费尔教授文章《科学没有国界,合作带来进步》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7-12-20

编者按:《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0日整版报道,刊载201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事迹及其对我国发展建设的积极贡献。我校教授、“费尔北京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费尔教授凭借其对学校自旋电子学科的建设发展以及在促进中法高等教育合作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获本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以下为专访阿尔伯特·费尔教授文章《科学没有国界,合作带来进步》:

科学没有国界,合作带来进步

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龚鸣

作为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费尔教授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创立的自旋电子学为电子信息技术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打开了广阔前景,如数据存储器、传感器等,正在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学科。走进费尔教授位于巴黎家中的办公室,三面书墙一张书桌,小小的空间塞得满满当当。书桌上两台笔记本电脑,见证着费尔教授的晚年生活。虽已是耄耋之年,费尔仍然身兼数职,活跃在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前线。

201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称“北航”)赵巍胜教授的邀请下,费尔来到中国。他与北京市科委及北航共同建设成立了“费尔北京研究院”,北航也因此先后获批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外专局“超低功耗自旋存储与计算学科引智基地”。他还倡议并协助组建了工信部“自旋电子协同创新中心”,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众多的科研合作邀请中,为什么选择中国?中国的科研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大,与中国合作对他来说很有吸引力。科研重在专注,他选择了在北航开展自己的研究。3年多来,北航也没有让他失望。“北航实验室的质量非常高,很多设备仪器比欧洲国家更先进,科研水平、教学水平也很高。”费尔说,尤其是中国学生对科研的热爱和投入、师生团队的高效协作,令其印象深刻。

费尔已经79岁了。如此高龄还活跃在科研前线,靠的是什么?“科研就是一旦开启了一扇大门,就会吸引着人前去探索,继而发现更大的空间,促使人进一步深入研究,可研究的领域也就会越来越广阔。”费尔说道,自己确实年事已高,常常感到身体疲倦,“但是思想却停不下来”。

费尔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近20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不无关系。比如中国兴建了大量科研实验室,配备了先进仪器和设备;此外,中国鼓励双创,注重科研的成果转化,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

“科学是全球化的,是没有国界的。”费尔说,在北航的国际合作基地,他得以和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开展研讨和交流,本人也从中收获不少。说到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他谦虚地表示:“这是对我在中国的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中法科研合作关系的肯定。”

“每个国家各有所长,研究领域也有所不同。只有通过专业的交流、讨论和合作,互相启发、借鉴,才能促进科技获得更大、更高层次的发展。”费尔说,“引力波的发现就是欧美科学家合作的成果,国际合作带来的是全球科研的进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费尔表示,中法之间有很多科技交流项目,希望两国能够开展更多的科研合作,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编辑:孔祥明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0
04 月
09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2
04 月
02
现代教育报:协手同航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2
04 月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