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2018年9月22日报道:
13位院士同庆亚洲首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发射成功60周年
9月21日上午,“北京二号”探空国外火箭发射成功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千龙网北京9月22日讯(记者 于振华)9月21日上午,“北京二号”探空火箭发射成功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的11位院士和美国、荷兰两位院士一起,庆祝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60周年。
“北京二号”从零起步仅半年完成全部技术环节
在此次大会上,“北京二号”项目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蔡峨教授深情回顾了当年研制“北京二号”的过程,现场再次感受了“北京二号”的精神力量。蔡峨介绍说,1956年党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发布《十二年科技规划》,喷气推进技术和火箭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响应国家号召,由屠守锷先生负责在1956年率先开设了火箭专业,1958年成立全国第一个火箭系。在北航武光老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刚组建的火箭系启动了“北京二号”高空探测火箭的研制工作。
“当时的中国航天才刚起步,关于火箭的一切技术都是空白,苏联专家也只有理论知识,但火箭系师生从零开始,攻坚克难,经历了很多次实验的失败。”蔡峨详细介绍说,从1958年3月到9月,仅仅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从方案、设计、研制、装配的全部技术环节。
1958年9月22日,6米高的中国第一枚高空探测火箭,喷出一长串通红的火焰,在吉林白城子的荒野上腾空而起,冲向茫茫天宇,这枚火箭被命名为“北京二号”,由当时的北京航空学院师生研制并发射。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成功的近代火箭,在亚洲也是首次。“北京二号”发射成功,圆满实现了北航师生以科技成果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愿望。
“北京二号”发射成功凝聚北航人空天报国情怀
“北京二号”的发射成功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纪委书记何新洲解释说,从国家需求层面看,“北京二号”响应国家科技规划,是北航当年规划的“十大工程”之一,得到周总理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与“北京一号”轻型客机、“北京五号”无人驾驶飞机共同作为标志性成果,载入北航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史册。
从科技创新层面看,“北京二号”是亚洲第一枚发射成功的高空探测火箭,也是中国第一枚现代火箭,多级火箭和固液推进剂等关键技术首次得到使用和验证;从人才培养层面看,“北京二号”奠定了北航科研教学相结合基本理念,开启了以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航天领军领导人才的培养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北京二号”凝聚了北航人空天报国的爱国情怀,也凝聚了北航人敢为人先的卓越追求。在当时我国工业部门还没有研制出火箭的情况下,北航作为一所高校,就毅然提出了自行研制火箭的宏伟目标。“北京二号”的研制完全从零开始,在没有任何成熟技术可借鉴的前提下,完成了固液两级火箭的研制。北航人以无数次创新征服了无数次失败,铸就了北航历史上一次又一次新的辉煌。
“北京二号”还凝聚了北航人知行合一的实践品质。从“北京二号”等一系列科研型号研制开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就成为北航人才培养的优秀传统。“知行合一”已成为北航校训,作为北航的基因深深镌刻在北航人灵魂之中。
北航师生继承传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纪委书记何新洲还在会上指出,60年来,北航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近年来,北航沿着“北京二号”所开创的道路,连续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北航1号”“北航2号”“北航3号”系列探空火箭,开创了人才培养新模式。北航航天学科的本科毕业生70%以上升学到航天和国防专业,北航硕士60%、博士90%以上在航天国防系统就业。这为航天和国防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优秀人才。
“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北航宇航学院名誉院长戚发轫院士也表示,不仅要坚持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要传承创新北航“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的校风,为培养航天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建设航天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庄逢辰、何国威、魏悦广、郑志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戚发轫、龙乐豪、王浚、赵沁平、王振国,美国工程院院士、AIAA副主席、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杨威迦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代尔夫特理工大学P.J.G.Teunissen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书记曹淑敏,纪委书记何新洲,以及参与“北京二号”研制工作的老教师,火箭系和宇航学院老领导老教师,航天科技集团、科工集团及所属各院所的领导,各大高校航天专业学院领导等200余人出席了这次大会。
9月21日上午,“北京二号”探空国外火箭发射成功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千龙网记者 于振华摄
编辑: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