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午夜新闻》:高校科技助力冬残奥会 “外骨骼”装备亮相火炬传递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2-03-12

CCTV《午夜新闻》2022年3月5日报道:

高校科技助力冬残奥会 “外骨骼”装备亮相火炬传递

【主持人】3月2号至4号,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种汇集和火炬传递仪式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分为火种采集、火种汇集和火炬传递三个部分,此次火炬传递共有565名火炬手,残疾人火炬手占比21%。其中两位残障人士穿戴着专门为残疾人康复助行而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装备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格外引人关注。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解说】3月4号,在北京首钢园,杨淑亭在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下,完成了北京残奥会火炬传递。19岁那年,杨淑亭被车祸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2016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公司,带动了当地1300多名贫困群众和残疾人稳定增收致富。有了外骨骼机器人的助力,杨淑亭顺利完成火炬传递。

【同期】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 杨淑亭:11年没有尝试过这种走路的感觉,当时站起来的感觉说实话很激动,我的脚终于踩到地面了。

【解说】大脑发出指令,脊髓进行传输,腿部肌肉来执行。看似简单的走路,对于脑部和脊髓神经受到损伤的患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动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装备,采用智能生物感知与仿生助行、人机融合、多模式混合控制,能够辅助残障人士实现直立行走,是高校科研成果的最新应用,将为截瘫、偏瘫、脑瘫等残障人士的康复带来更多帮助。

【同期】辅具工程师 夏文磊:这个设备大约30多斤,患者在行走的时候并不负重,因为是属于设备带动他行走,调整控制系统包括(患者)他的步频、步速、步幅是重点要调节的,我们会给(患者)他设定每一个关节的运动幅度来调整它更细致的一个运动,我们可以精确到最低1度,我们给他设定它的关键幅度,比如从0度到30度。然后膝关节我可以设定到,比如说从0度到50度。

【解说】残奥会火炬手邵海朋4年前因高空坠落导致截瘫,双下肢失去行走能力,借助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康复治疗,如今邵海朋已经能够重新行走。

【同期】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 邵海朋:一开始的话是机器带着我走,到后来就是我带着机器走,我主动去走,然后机器给我一些辅助,给我一些助力,到现在就是自己可以走。

【解说】研发团队介绍,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实现减重站立、原地步行、室内外平地步行等。截至目前累计治疗患者近万例,使多达数百位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行走,以科技的力量实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帮扶和关爱。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中心教授 帅梅:对于有能力的一些患者,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意图,来去给出来适合于他能力的控制策略,就是他想快就快,他想慢就慢,包含了传感网络技术,包括了控制技术,还包括人工智能的控制策略,对于更重症的患者,那么根据他的整个身体的情况来给出合适的步态和控制策略,早期(康复)咱们(患者)完全是被动的,那么中后期(康复)咱们就逐步的加入主动,激发他自己残存的肌肉的控制能力。

【同期】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手 杨淑亭:截瘫以后,从最开始医生说(只能)躺着以后坐都坐不起来,到我坐起来了,到今天我不但能够站起来,我还可以很优雅地走起来,我们也一定要相信我们的科技能让我们再站起来再行走起来。

视频地址: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video.html?item_id=11577031041703767276&t=1646411644588&toc_style_id=video_default&share_to=wechat&track_id=2fa2fe94-fac8-4240-84fb-2be6333d0366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0
04 月
09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2
04 月
02
现代教育报:协手同航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2
04 月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