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宁:思政课不是心灵鸡汤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2-03-18

《新京报》2022年3月18日“名师对话”整版报道我校思政课教师高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宁

思政课不是心灵鸡汤

高宁,哲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所讲课程被评为中组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好课程”和“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宁在授课中。受访者供图

“大学四年一定要听一次他的课。”“这老师真幽默。”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的思政课上,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的评价。学生们口中的“他”,就是北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宁。

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高宁坚持“守正创新”,“创新”一定是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上。他认为,一旦脱离思想性和理论性,只讲亲和力和针对性,就有可能讲成心灵鸡汤,而不是思政课,这就偏离了思政课建设的方向。

老故事讲出新深意,用“思想”激发学生“思考”

新京报:当下的思政课要不断改革和创新,这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高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是党中央的要求,因为思政课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我也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

比如,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叫做21世纪马克思主义。那么,它究竟怎样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或者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维度有哪些坚持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在不断前进,思政课教师必须随时备课。

新京报:思政课怎么抓住学生的兴趣?如何让内容更生动?

高宁:要将“熟知而非真知”的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把网络常见、新闻常播、教材常讲的“老”故事,讲出新意和深意。

我倒觉得,一开始的要求不是生动,而是先让学生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国家最新政策。有时为了生动而牺牲掉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思政课首先应把理论要点传达给学生,把同学们平时经常听到,但没有深刻思考的、把握不住的问题讲明白,让他们理解事情背后的逻辑。

“非真知”,才有教学的必要性;“熟知”,才有师生对话的可能性。思政课的目标是“政”,但关键在“思”。要用“思想”撞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思考”,进而促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自觉将自己的未来融入国家民族的发展。

让学生把观点和立场亮出来

新京报:党史是思政课的重要素材,在你看来,如何把历史讲鲜活?

高宁:现在有各种素材,鲜活很容易做到,思想深刻才是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大历史观、正确的党史观,为什么要强调“观”?因为“观”是历史思想的深刻性,而不是案例的鲜活性。所以,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把历史讲鲜活,而是要树立大历史观。

新京报:在信息多元化的当下,如何帮助青年人树立大历史观?

高宁:我觉得,当代中国大学生最大的特点是自信自强。他们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经历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青年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有信心,他们对社会热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很正常,思政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层面新的历史飞跃,在实践层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使学生感受到十年间的中国速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在博物馆备课、在长征路教书

新京报:疫情之前,你曾带学生奔赴各地调研学习。当时为什么会做这些探索?

高宁:我们不仅要读历史书、看回忆录,还要了解新时代的政策是怎么落地的。所以,当时学校党委就提出,任课教师要在博物馆备课、在长征路教书。博物馆备课就是要多看展览,因为新的和经典的都在博物馆里。长征路教书就是要把社会实践当成思政课的“练兵场”。

2017年,我们去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带学生实地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足迹。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我们重走改革开放之路,带着学生去深圳,看华为、比亚迪这些专精特新的企业,看城市和企业的变化。2020年寒假,我们去江西鹰潭考察智慧城市。

北航的社会实践采取双导师制,专业导师负责解决专业问题,比如科技如何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思政导师则在政策、写作、思考调研等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实践项目,培养学生文献查阅、政策研读的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帮助他们找到兴趣或专业与国家需求的结合点。

新京报:上好思政课,教师很重要,你所在的团队如何培养青年一代的思政教师?

高宁:北航思政课教师的来源是开放的,没有局限在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现在的思政课涉及方方面面,例如我们这几年引入了几位有国际关系背景的老师授课。因为要立足两个大局,我们一定要对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有学理上的把握。

新京报记者 刘洋

创新点

党的十九大之后,北航的思政课有三项重要举措,一是专题思政课,二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三是思政课教师深入学生“一站式”社区,日常驻楼育人。这三件事的实质就是“走下讲台做教师,走出教室讲思政,开设专题讲思政”,尽可能贴近学生,拓宽“大思政”的格局。

要用“思想”撞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思考”,进而促成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自觉将自己的未来融入国家民族发展。 

——高宁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4 月
10
04 月
09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7
04 月
02
04 月
02
现代教育报:协手同航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4-02
04 月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