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24-06-26

人民网2024年6月23日(记者 李依环)报道:

“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

编者按:凤凰花开盛夏至,一程山水一华年。2024届高校毕业生正收拾行囊,准备迎接新的人生篇章。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是莘莘学子在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

谈人生、谈担当、谈学习、谈奋斗……校长们或深刻或幽默的话语,是深深不舍,是切切期待,更是新旅程的锦囊。人民网特别推出“这个毕业季,校长有话说”系列报道,愿同学们勇敢奔赴下一场山海,各享风雨灿烂!

人民网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 李依环)“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今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2024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该校校长王云鹏向全体毕业生送上温情寄语。

王云鹏表示,新的征途中,愿同学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发表致辞。校方供图

王云鹏题为《驰志空天 功成有我》的致辞原文(节选)如下——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今年1月,学校有186名本科生、1716名硕士生和204名博士生圆满完成了学业;本月,学校又有3074名本科生、2509名硕士生和616名博士生完成学业、被授予学位。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关心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衷心的感谢!

身处伟大时代,注定亲历不凡。这几年,我们在建党百年的历史性时刻心潮澎湃,也对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倍感振奋;我们因脱贫攻坚千年圆梦欢欣鼓舞,也为北京冬奥的成功举办热血沸腾。一桩桩里程碑事件,不仅提振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底气,也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机遇、注入了动能。

旭日初升,你们在北航蓬勃向上。先后经历过高考延期、云端学习等特殊考验的你们,纵使万般艰难,依旧蝶变成长。计算机学院的王帅同学,创新提出混合视觉跟踪方法,成果直接服务于杭州亚运会文旅产业;经济管理学院的刘安地同学,创造了500胜场的傲人战绩,在北京高校羽毛球锦标赛为学校斩获历史首金;国际学院的巴罗同学,这位西班牙小伙自学掌握了篆刻手艺,并通过网络向世界分享北航见闻、讲述中国故事;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梁正同学和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的郝天顺同学,他们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大爱点亮希望之光;还有你们中的李咏霖、李一川、崔荣旭、文振威4位同学,作为北航机器人队的核心成员,此时正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全力备战全国机器人大赛,祝愿他们为学校再立新功!此外,还有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你,都在北航这片沃土上肆意绽放,书写了丰富多彩的绚丽青春。

风华正茂,北航因你们奋进昂扬。我们共同庆祝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综合办学实力大幅跃升。10个高峰学科展示“硬核”实力;卓越工程师、“协和医班”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多点开花;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教授太空“出差”,院士增选全国高位领先;“零磁空间”大设施,以及一大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按下快进键,在打造国之重器中担纲挑梁;京杭两地三校园生机勃勃,北航人众志成城,正朝着第十七次党代会锚定的战略目标阔步前行。

同学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有志青年挺膺担当、建功立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临别之际的“最后一课”,我有三句赠言与大家共勉。

第一,仰望星空,心怀“大我”。放眼当下,社会思潮激荡交锋,价值观念各有不同,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我”,始终是青年前行路上最闪耀的选择。

我校1953级校友王昂,在歼8定型试飞中遭遇了引擎骤停、无法重启的紧急情况,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他毅然放弃跳伞,驾驶失去动力的飞机滑翔140公里,最终保住了先进战机和科研数据,用生命守护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大我”。还有沈元、陆士嘉、屠守锷等一批创校先贤,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果断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义无反顾抱志归来,生动诠释了“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价值追求。

同学们,北航人的“大我”格局是与生俱来、代代相传的。希望你们扎紧扎深志向之根,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大我”之中,在时代浪潮中赓续北航担当!

第二,脚踏实地,躬身“忘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1万小时定律”,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全力以赴地“忘我”投入,就能比其他人更接近成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宫声凯院士,攻克航空发动机涂层重大技术的经历最能印证“1万小时定律”。由于涂层材料只有通过1万小时的热循环实验才能达到航空发动机性能的要求,他带领团队全年无休三班倒,十年的全情投入终于让航空发动机叶片穿上中国人自己做的“衣服”,最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还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苏东林院士,曾为某项目研发连续驻扎实验室长达一个季度,每天起早贪黑、两点一线,路途中琢磨的都是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完全忽略了季节的更替,到初夏项目结束时仍然身着棉袄。超乎想象的专注,助她带领团队牢牢铸就先进国产装备“电磁魂”,保障陆海空天全系统制胜疆场。

同学们,“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君子跋涉,唯有专注,方可远行。希望你们练就心无旁骛的钻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以“忘我”的精神状态不懈奋斗,在逐梦的跑道上披荆斩棘、取得成功。

第三,自信坚定,秉持“真我”。人生道路从来不会一马平川,顺境逆境都是必修课,与其随波逐流、瞻前顾后,不妨坚持做自己,内心纯澈勇敢面对。

你们的老学长、刚刚发言的吴剑旗院士,长期致力于某项“卡脖子”的世界级技术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同类另一项技术长期占据世界主流的背景下,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坚定相信自己的技术判断,选择了当时非常冷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凭着一股倔劲和狠劲,最终研制出该领域世界上首个先进装备,捍卫了祖国蓝天的安宁。还有来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马克-亨利·德宏教授,怀着一腔热忱不远万里来校任教。他热爱生活,闲暇之余常与学生探讨中国诗词、制作法国美食,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希望你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走好脚下的路,以“真我”心态成就专属自己的精彩。

同学们,毕业不是求学问道的终点,而是远大前程的开端。新的征途中,愿你们传承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坚持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敢为人先的魄力勇气、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拼搏的奋进品格、担当有为的实干作风,不断涵养“大我”格局、追求“忘我”境界、永葆“真我”心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广阔天地间振翅翱翔!

最后,祝大家毕业快乐、鹏程万里、幸福常伴!不论你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北航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北航,期待你们常回家看看!

媒体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623/c1006-40262349.html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06 月
26
06 月
25
06 月
25
06 月
25
06 月
25
《现代教育报》:启航新征程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06-25
06 月
24
06 月
24
06 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