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的约会

点击数:    |    加入时间:2015-04-13

封面是一片纯粹的绿,像是取自于大自然最深处的颜色,深邃而神秘;文字是一段深沉的倾诉,像是来源于心灵最深处的情感,缠绵而柔软;插图是几幅沉默的老照片,像是采撷于时光最深处的美好,平淡却又深刻。能拥有这些元素的,就是我心头最爱的书——龙应台所著的《目送》。
  与一本挚爱的书相遇,其就像与知音相逢,初识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对方性格中与自己的契合。几年前在书店打发闲暇的午后,琳琅满目的图书,却第一眼就被《目送》的封面所吸引。封面没有绚丽配色,也没有浮夸的装帧,但那片纯粹的绿却给人带来扑面而来的清新感受。怀着激动的心情将书带回,却不知这一时“冲动”买回的书,会给日后的自己带来一段近乎于享受的阅读过程。
  拆封,翻到目录,看到的是一如封面版简单的题目。书中共收录龙应台女士的七十三篇散文,除去章标题,其余的散文都由两三个字作为题目。在市面上的书都用恨不得占满一行的文字作为标题去抢夺读者眼球的时候,《目送》却坚持着朴素简约的风格,这一点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好感度进一步提升。继续细读文章,又有了更多的领悟。
  首页开门见山,第一篇便是与书同名的散文《目送》。这一篇中,龙应台记录了自己和儿子的生活片段,文字是最简单不过的白描:龙应台送儿子去国外读书,一直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却没有等到儿子给母亲的回头一瞥,母亲只能在原地兀自落寞;父亲也同样给龙应台留下性质相同的背影,父亲被护士推走消失在医院门后的轮椅背影,父亲的棺木缓缓滑行,孩子只能用凝望来作为最后一次的目送。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场景,让龙应台得出那段最经典的感悟:“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初读这篇,只觉得作者语言细腻,感情丰富。但直到几个月前,母亲来北京送我上大学,当母亲与我在车站告别,看着母亲消失在火车站人流中的背影,这段话却突然重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顿时百感交集,曾经出现在书中的文字,身临其境时,竟然那样感同身受。
  一本被读者赋予了喜爱情感的书,必定会给读者留下几段深刻的话,那几句深刻的哲理,源于作者的生活感悟,它产生并存在于一本书中的意义,就是给在生活中遇到同样困惑的读者,指出一条豁然开朗的路。“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句摘自《山路》的话,是龙应台身处城市灯火腾跃喧嚣之处,怀念起孤独逝去的友人沈君山时,获得的“冰雪般透彻”的感言。这句话在我为高考备战时,曾一次次激励我遇到的难题,勇敢而独立地面对。而现今,这句话更符合我作为一名大学新生的心境与体会:学会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闯自己的关,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走向成熟。
  真正爱上这本书,还因为作者在书中朴实无华的文风。龙应台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苍老,写儿子的离开和兄弟的扶持,龙应台笔下的生离死别都化作几行凝练的字,但看似波澜不惊的文字,却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寥寥几笔的勾勒,却有丰满的人物跃然纸上;作者简单的细节描述,却有饱满的感情倾泻而出。读龙应台的《目送》,最惊艳的也莫过是这凝练却不失细腻的文风。《目送》中另外一个亮点,是书中的插图。本书的插图一如整体的风格,简约不简单:墙角的紫藤花增添亮丽的色彩,泛黄的老照片唤起沉睡的回忆……文字像是在诉说着图中的故事,而图像是回应着文中的感情,图文的默契配合,给了读者更多美的享受。
  读《目送》,我折服于龙应台朴实而深沉的文字,我感叹于龙应台道出的人生深刻的领悟。《目送》给了我太多阅读带来的美感与快感,期待下次与它的相约,期待它给我带来更多的感触。(张金星


编辑:贾爱平

打印
分享
更多新闻
10 月
31
11 月
01
10 月
31
10 月
31
10 月
31
10 月
30
北航召开两校区饮食服务专题工作会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10-30
10 月
30
10 月
29
庆祝钟群鹏院士九十寿诞座谈会举行

点击数:
加入时间: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