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平凡世界里的你我

发布时间: 2015-05-19 / 点击数:


  “今天去参加xxx国际交流会议,xxx的演讲实在太赞啦!”“说走就走的旅行,下一站xxx。”“为了xxx晚会而付出的你们辛苦啦,爱你们!”……我们每刷一次朋友圈,就会被身边熟悉的人们异彩纷呈的生活吸引,在为他们的幸福日子感到开心的同时转念一想,一堆论文、作业、实验和考试还在等着自己,不得不将短暂的愉悦收敛起来——为什么只有平凡的我还在做着一些平凡的事?
  以前我一直认为,随着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开放,每个人会越来越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上国际商务课时,课本的第一章便写着:“The tastes and preferences of consumers in different nations are beginning to converge on some global norm. Thus, greater uniformity replaces diversity.”全球化的贸易带来的不是百花齐放,而是人们的审美偏好趋同,统一代替多样——你此刻可能与大洋彼岸的某个人听着同一首歌,穿着同款式的服装,用着同品牌的电脑,追着同一个电视剧……不由自主地而无可奈何地,我们被同质化了,然而事实上我们却似乎对此并不反感,相反,我们在拼命追逐和达到众人的“tastes & preferences”——他们在做科研我也要做科研,他们要去留学我也要去留学,他们在创业我也要创业……既然别人都能做到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呢?
  生而平凡,却不甘平凡;不愿与众人为伍,却又无时不为众人左右——你该如何安顿自己?
  小时候以为只要打败怪兽就能征服全世界,后来发现只看得见怪兽,看不见世界;长了几岁以为写了几篇满分作文就能成为大作家,后来发现名人说的话总是意蕴深厚,自己造的“名言”一眼就能被老师看穿;考大学自主招生时这所瞧不起,那所看不上,后来发现瞧不起的、看不上的早已高攀不了——于是我们眼里能容下的,从整个世界,到一个梦想,到一所学校。生活从大海到江泉再到湖泊,是一次逆流;你从“无法无天”到心有所物再到自知之明,是一场蜕变,你一直在获得而并未失去。
  年轻气盛的我们往往难以忍受清汤白水,因此常常困惑,自己无限的热忱与精力投入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是否值得。“什么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意思?”朋友曾这样跟我抱怨。那怎样才算有意思呢?如文章开头那些“别人的生活”般是有意思的吗?可那些对也都只是他们平淡无奇生活里偶尔的闪光点罢了。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柯尼斯堡一步,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起床、喝咖啡、写作、讲学、进餐、散步,时间几乎从未有过变化,连诗人海涅都曾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但当人们回顾他的一生时,没有人不会抱以崇敬之心——康德平凡的生活并不影响他自身的不凡。
  人要经历多少次光荣时刻、走遍多少个地方、看过多少种风土人情、身居怎样的高位、赚够多少钱才能满足?或是,永不满足。
  开心就笑,有话就说,累了就休息,郁闷就吐槽,我们生来就是一俗人,无须为了所谓的不凡之梦折腾得自己不像自己。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思想为人所左右,身体和心灵处于无形的束缚之中而不得脱身。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所以,为成为平凡而不平庸的人而努力吧。(骆橙橙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