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导师的那些事儿】记五月初的一次组会

发布时间: 2016-06-07 / 点击数:

记五月初的一次组会  

雾雨 / 文

周日的早晨,时间定格在了九点三十九分第五十九秒,这一秒的时间在我们这个安详的四人寝室里被无限地延长,似乎永远也不会结束。这一秒中,窗外的阳光已经投过了半拉的窗帘映照在了宿舍的地板上,寝室里此起彼伏的是一阵阵均匀的呼吸,以及偶尔某人在睡梦中的呢喃。

然而下一秒,这种沉静就会被我那高亢的铃声击个粉碎。

还未等这首四四拍的曲子奏完第一个小节,我就一个鲤鱼打挺窜了起来,十分钟完成穿衣、洗脸、漱口、系鞋带等一系列动作,然后朝着新主楼狂奔。

望着身后已经恢复了静谧的寝室,呼吸着校园里怡人的空气,迎着春日里和煦的微风,我的心却一刻也不能平静,因为,离组会开始只有不到十分钟了!

真叫个:

举世沉睡我独起,

不知城外几月花。

若问此身向何处,

新主亮灯即我家。

穿过新主楼一个个紧闭着的实验室,还好提前了两分钟坐到了位置上。环顾四周,师兄师姐们也都一个个没精打采的样子,还有几个位置空着,难道是要请假了?还未等我开机后把MATLAB打开,只听得身后的实验室门砰的一声被一只强壮而有力的手一把推开,接着就听到我们的导师大步流星走向了他的专属位置那里。

只见他:

灰夹克、旧皮鞋、砖头手机也不嫌,自行车一辆上下班,风雨无阻未敢闲。 一支笔,半只烟,一壶茶水坐一天,人生纵有千种乐,只将此心献科研。

实验室的我们赶忙最小化网页、给微信另一端的那个人发句拜拜或是摘下挂在脑袋上的耳机,然后搬着凳子,在导师面前排排坐好。导师扫视了我们一眼,微微一笑,指着最右方的师兄:“从你开始说吧!”

看到这笑容,我不禁想起了和导师第一次见面的场景。

那是考完研返校的学期伊始,还没找到研究生导师的我和另一个同学找我的导师做毕业设计。“你们找到研究生导师了吗?”我的导师随口一问。“还没。”我答道。“那你来我这儿呗!”带着那一丝笑容,导师这么问道。

天哪!这对于找导师找的焦头烂额的我来说,一位博导的橄榄枝简直是天降的福音。又惊又喜,我答道:“额,我考虑考虑。”

听了我这么无厘头的答案,导师脸上那股打趣的笑容更加浓厚了,眉毛差不多快要扬到了额头上。他用着同样打趣的口吻说道:“好吧,那你考虑考虑。”

我走出了实验室就做了决定,然后下午投奔到了导师麾下。

可谓是:

导师有情,学生无脑。对答荒唐似傲娇,幸得导师宽宏量。

口中玩笑,心内感伤。学风日下不能挽,何人足可担栋梁!

“你那时间又在宿舍玩什么游戏了?”一声喝问,把我从回忆中带了回来,组会已开至一半,导师在用陈述句一般的疑问句在问我的一个师兄,这种问法,叫人无法回答。而这种批评方式,又让我想到了本科毕业时的场景。

由于大四的疯狂、毕业的感伤再加上懒癌、拖延癌并发症等不可抗因素,自己的本科毕设质量如同豆腐渣一般。于是就有了如下的对话:

“你连这个都还没有搞清楚!”

“看你那个文章写的,哎呀……”

“你不花时间,肯定是弄不好的,除非你是天才,你觉得你是天才吗?”

而对于天才,老师也自有一番精彩的论述:

“天才和别的人就是不一样,你看李白写的诗和杜甫写的诗,那肯定是不一样的,你看莫扎特的曲子,那贝多芬的曲子也是肯定不能比的,因为前者就是天才,普通人努力怎么能够达到天才那种高度嘛!”

除了在天才这个话题上,对于教育、历史、出国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见解,此乃是:

既似菩萨又阎王,心若明镜,借口难得逃,莫嫌面子时常掉,严厉只为学生好。 口吐莲花若悬河,古今中外,奇闻信口说,学生弟子排排坐,侧耳静听即是和。

还在沉思之际,老师把头已经偏向了我这边,一个眼神,我知道轮到我发言了。

“这星期把XX论文第X章写完了,然后下一周准备做XX内容。”

“哦,你这个要做得快一点啊!”

“好!”

看着老师移开了他的目光,我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个星期的工作总算是达标了。

所有人报告完毕,老师看了一眼牺牲了假期的我们,道:“这次组会就来了一半的人,那么待会儿请大家吃饭吧!散会。”

顷刻之间,瞬间实验室的温度上升了七八度,光线也明亮了几分。听到老师走出实验室带上门,我们又重新点开了最小化的网页,给微信另一端的人发句“回来了”或是重新带上了耳机。

这就是我的导师:

老成老练在教学,

师道师德为信念,

威严不靠怒气撑,

武文双全信手拈。

学海无涯逆流上,

生生不息桃李传,

追忆硕士几月间,

随行逐队是华年。

(本文获征文大赛二等奖,作者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