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站立的灯塔

发布时间: 2016-06-12 / 点击数:

笃定站立的灯塔  

徐伟浩 / 文 

孔子一生奔走各国,凭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担当,将个人价值涅槃至民族未来的高度,倘若他放纵内心的惰性,徜徉在今日的安宁舒适与一己苟安,怎能丰满生命,又何谈开创文明进步之先河?路漫修远,必将上下而求索。沈元身在战乱年代,艰苦卓绝,连保全生命都要竭尽全力,却不忘记知识带给内心的快乐与充盈,忍饥挨饿,刻苦学习。人之所以伟大,在于无论外界多么黑暗险恶,都不改变心中对真理的坚定。宛如一座灯塔,以不变的姿态,笃定地站立,启蒙着黑暗。

沈元,生于福建福州脱胎漆器世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百年之前那个漆器店的男孩能够日后成长为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航空工程学家及航空教育家。沈老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全部的心血献给了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然而沈元走过的路远没有想象中这么光明通达,那个时候的中国处于看不见黎明的混沌之中,人们对于食物和生命的渴望远远超过对于知识的信仰。他的大学是在战乱中度过的,颠沛流离的逃亡,简陋的校舍,食物的匮乏,仪器设备的缺失,都不泯灭沈元心中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

沈元是那个混沌年代的一束微光,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用知识救国的青年,黑暗蒙蔽的中国才能照进黎明的曙光。当初的他背着简单的行李,爬山涉水2000余公里,来到昆明继续求学,知识是他全副武装。从大学毕业开始,沈元就把自己献给祖国的航空科学和教育事业。40余年来,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的生活和工作几乎都是在大学里度过的。后来被推荐到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航空系当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早日报效祖国,提前一年拿到了博士学位,这在当时英国算是艰巨而且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沈元是一个真诚的知识分子,拒绝外方的苦苦挽留和丰厚待遇,也要不远万里回到穷困潦倒的中国,劈开中国航空界的一片无知和混沌。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面带着真诚的微笑,殊不知微笑背后有着怎样的坚毅。

学术上的造诣是沈元的风骨。“事无两样,心有别”,沈元愿意付出比常人更加精细的耐心,为北京航空学院带来了新型飞行器、高精度陀螺、超音速风洞、高空实验设备、液体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试车站、热应力实验设备……填补了中国当时在这些领域的空白。我们也无从得知沈元为此倾注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对科学的痴爱造就沈元繁盛的创造,科学的光辉赋予了沈元一往无前的热忱。

沈元是一座笃定的灯塔,以恒久不变的姿态,引领科学的道路。他的灵魂也因对科学的热忱而永葆鲜活。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讲述:“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是的,沈元日夜不息,为我们留下了他最完美的作品:一座大学、丰硕的创造、还有数不清的,热爱航空科学的学生们。

(作者为生物学院学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