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 育人为本——记经管学院市场与数字化营销系李晨溪老师

发布时间: 2020-06-30 / 点击数:

她是一位年轻的副教授,秉承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坚持把“言传身教,育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科研创新、教书育人、院系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严谨务实、追求卓越,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影响学生、培育学生。她就是北航经管学院市场与数字化营销系的李晨溪老师。

2011年,李晨溪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同时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二学位)。同年,她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作为联合培养博士赴美国天普大学FOX商学院留学。2016年,博士毕业的李晨溪选择从上海回到北京,进入北航经济管理学院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当时选择北航,主要是因为这里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方面,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数字化营销、大数据营销,这和学院营销系的定位十分匹配。同时,和我研究方向相关的机器学习、文本分析等跨学科的计算机技术是北航的优势,学院也有很多与行为实验相关的设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北航时,李晨溪如是说。

作为经管学院市场与数字化营销系的青年教师,李晨溪的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化营销、大数据营销、场景营销、实地实验以及营销模型等。她的研究项目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以定量研究方法探讨场景因素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例如自然环境场景、社交场景等因素如何影响营销策略效果;二是聚焦中国管理实践,以定性研究方法探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例如老字号品牌企业应该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目前,李老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场景营销理论的气象营销:气象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该项目主要基于大数据分析及实地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的气象因素对于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制,探索与不同气象因素相匹配的场景营销策略,为企业进行更为精准的场景营销提供指导。李晨溪也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入选北航人文社科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她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调研成果奖、国际学术年会最佳分会论文奖、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等奖项。此外,李晨溪还担任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商业统计学会大数据营销分会理事等职务。

在教学上,李晨溪讲授的课程包括《市场营销》、《营销管理》、《营销调研》和《商业社会管理研究》等,这些课程面向的学生类型很广泛,有本科生(含特长生)、研究生、留学生、MBA学生等等。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李晨溪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分类讲授。她说:“市场营销中经常讲到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精准营销,其实也就是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并且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要有定制化内容。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我会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即便是同一门课,可能每个班的教学方式和内容都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为此,在每一门课程开始之前,李晨溪都会采用学生自我介绍、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基本情况和上课需求,并根据调研结果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每节课结束后,李晨溪也会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建议不断对课程进行调整和完善,以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我觉得挺有趣的,把我熟悉的市场营销理论用在教学实践中,目前好像效果还不错。”

针对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李晨溪在教学上也有不同的侧重点。“面向低年级本科生的市场营销全校公选课中,我会以通识教育为出发点,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三本科生的专业课上,我会比较注重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掌握,希望他们能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实践,为后续的深造或工作打好基础。学术研究生专业课上,我更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术前沿和研究方法的详细讲解,对他们的研究计划进行分析探讨,确保学生真的掌握了研究方法并且能够用在自己的研究中,培养他们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MBA课程就是以实践应用为导向,我会在课上带领学生对当下新兴的商业模式或商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或营销实践模拟,培养他们的管理和实践能力。”

当被问到有什么学习方法可以分享时,李晨溪表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个人认为在实践中学习还是很重要的,我非常鼓励大家在学习和科研中多尝试、多思考,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用在开展学术研究或是解决实践问题上。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也可以查漏补缺,客观审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这样的话,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自学或是和老师多交流学习。如此反复,就能通过实践获得进步。学校和学院其实也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科研或实践的机会,比如科研小助手项目、各类实践比赛等等,都可以多参与。除此之外,也要保持专注、不断钻研、勇于尝试,一直在路上就一定会有收获。”

课堂上的李晨溪会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生活中的她也非常注重与每个学生的沟通交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她和学生不仅会针对学习和科研进行讨论,也会畅聊人生规划、时事政治、八卦杂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们解开自己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我和学生之间一直是轻松愉快的亦师亦友关系。在科研学习中,我会作为导师认真指导,不仅仅是对学生,对自己也严格要求,以身作则;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就畅所欲言,一起约饭聊天。每个学生的性格想法都不一样,这样的关系能够让我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也能更清楚要着重在哪些方面进行培养。我特别希望自己不仅能够在学习科研上给与学生指导,也能基于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承担一部分导师的角色,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才。这是我现在正在做也会一直做下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