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斗】周思齐:探索月球交通设施智能建造

发布时间: 2022-10-10 / 点击数:

在北航就读八年,她专业排名第一,四年直博毕业。响应扶贫号召,开展农村道路调研社会实践,服务国家规划,探索月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研究成果获得多项荣誉。她获得2022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1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航“博士研究生卓越学术基金”、第三届王秉刚优秀研究生……,她就是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本科、2018级博士周思齐,现已入站北航卓越百人博士后。

“体会交通强国的内涵,践行交通专业学生的使命”,这是周思齐回忆自己实践经历时所说的话。

情系社会 心埋火种

周思齐大二年级时响应学校定点扶贫的号召,作为队长,组织“航路中阳”实践队到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开展社会实践。针对城乡道路病害频发、通行能力差的问题,通过调研走访、实地勘测等形式,实地统计、拍摄了通村道路裂缝、损毁、积水、路基脱空等十余种典型病害,对中阳县道路建设、管理方法、养护技术等问题提出了综合性的改进措施,结合学院交通专业特色优势精准助力中阳脱贫。由于通村公路受雨水影响发生损毁不能过车,周思齐与实践队员们为了考察道路病害情况需要顶着烈日在盘山路上步行,全部走下来皮肤都晒黑了一个度。最终,实践队获得“青年服务国家”北京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百强队、北京市优秀实践队一等奖,2016年北航社会实践优秀实践队一等奖,北航定点扶贫优秀学生社会实践队。

图片来源:黄河新闻网

“公路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动脉,社会实践结束后,我感觉自己作为一名本科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能解决的问题还太少。中阳的经历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个火种,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交通强国’的内涵和自己作为交通专业学生的使命。”周思齐回忆起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时说道。在大三,周思齐进入了交通学院李峰教授的课题组,开始了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科研工作,围绕沥青路面病害识别与防治、智能修复设备与材料等主题开展研究,获得北航第二十五届冯如杯科技制作类二等奖、“神雾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在交通土建领域TOP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以学生一作发表SCI论文一篇,并在大四年级推免直博。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读博期间,立足北航“双一流”重点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结合航空航天专业特色,周思齐开展了月球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的相关研究。月球科研站建设已列入我国探月工程远景规划,而月壤原位固化是月球科研站建设和资源原位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可在月球就地取材作为建筑材料,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是目前月球资源原位利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李峰教授的指导下,周思齐和团队成员研制了两种模拟月壤BH-1、BH-2,在模拟月表条件下以碱激发反应制备了模拟月壤地聚合物,基于硅铝基团变化揭示了模拟月壤硬化机理,对月壤原位硬化进行了地面验证。结合3D打印智能建造技术,将模拟月壤地聚合物作为“墨水”打印砖块,旨在实现月面原位自动化建造,以解决极端环境下劳动力不匹配的问题。

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还被Engineering官微选为头条文章。她还以第一作者发表航空航天领域T1期刊Acta Astronautica、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周思齐在深空探索科学技术与应用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上做口头报告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周思齐形容自己的博士研究课题很符合“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月球基地建设也许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任务,面对如此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勇气是很重要的。“虽然在北航一直读的是交通专业,但长久以来也始终被空天情怀所影响和感染,在月球上修路、盖房子也就是在北航的交通人所应该做的事情吧。”

结合博士研究课题,周思齐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了一本科普漫画《在月球上盖房子》。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探月之旅征途漫漫,周思齐希望能用明快的色彩和轻松的故事给博士课题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更多少年儿童渴望太空,少年强国,探月筑梦。

拥抱未来 上下求索

周思齐读博期间参加学术会议口头报告/海报展示12次,包括美国交通运输年会、第九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博士国家奖学金、北航卓越学术基金等各类荣誉奖励17项。直博毕业后,她选择在入站北航卓百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杨世春教授,在科研路上继续探索。

回首在本博八年的北航求学时光,周思齐最想感谢导师李峰教授在学术上的引领与指导,感谢学校“空天报国”的精神沃土帮助自己树立起高远的学术理想。正值学校70年校庆,她还献上了对母校最诚挚的祝福:“祝福北航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素材来源: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