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航空情 为有“中国心”——记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

发布时间: 2022-11-09 / 点击数:

毕生航空情 为有“中国心”

——记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

通讯员 黄敏

11月7日,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揭晓,北航刘大响院士获得终身奉献奖。“择一事,以命前往;终一生,不负信仰”,这是刘大响院士的颁奖词,也是他为航空发动机事业矢志奉献的生动诠释。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技术的皇冠,其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而扎根“山沟沟”里,深耕航空发动机事业,他一拼就是30年。

刘大响院士工作了30年的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所)全景图

在他的身上,还有多重角色的组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科学家、奖掖后辈的科普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刘大响院士。

航空发动机的知“心”人

刘大响院士在第十五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现场

作为中国航空动力界的第一位院士,刘大响玩笑式地说,自己与搞了一辈子的航空发动机的关系,是“先结婚,后恋爱,但爱得很深沉,很执著,从来没有后悔过”。

在北航冲压发动机专业毕业后,刘大响主动申请下基层做一线科研工作。1962年,他被分配到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所(今中航发集团第606研究所)。在与空军的协作中,他发现歼-7飞机及发动机存在推力不足和空中停车等问题,便力推涡喷-7甲发动机改型的研制,并先后担任总体性能组长、试车突击队副队长和设计室代理副主任,使中国成为美、英之后第三个能够自主研制气冷空心涡轮叶片发动机的国家。

1970年,刘大响随单位300余名职工举家迁徙,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中落户江油624所(今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山清水秀屋顶漏,鸟语花香厕所臭”的简陋条件下,一奋斗就是30年。

刘大响的工作是主持建设高空台,这是模拟空中飞行状态和环境条件,对发动机进行试验的大型设备群。他利用赴英国参加考核试验的机会,带队学习英国高空台经验,主编上百万字报告,为我国高空台的建设、调试和试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1981年,高空台二期工程被列为“缓建项目”,经费削减,人才流失,刘大响寝食难安,动员大家说:

“ 一定要争这口气,哪怕最后只剩下几个人,我们也一定要把我国自己的‘争气台’搞上去!”

他们组成“收尾安装突击队”,将陷于停顿的高空台一期工程完成调试,并最终迎来了二期工程的推进。刘大响提出“总体自主设计,软件自行编程,现场联合调试”的举措,取得联调成功。

“三十年磨一剑,一剑定乾坤”,1995年底,高空台调试成功,交付国家验收,其总体试验技术和测验精度达到世界同类设备的先进水平,被誉为“亚洲第一台”,为我国20多个发动机型号完成试验。我国成为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类似规模高空台的国家。1996年,高空台被评为“95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之一,199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刘大响(右)和所长焦天佑作为代表出席表彰大会

由于基础薄弱,我国发动机行业长期徘徊于“引进、测绘、仿制”的路子,型号研制为“无米之炊”。70年代末,国家启动了第一个按系统工程组织管理的航空发动机大型预研项目,为中等推力涡扇发动机自主研制提供技术储备。1986年,刘大响接任624所总工程师和高推预研总设计师,克服阻力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思路,主持完成了高推预研及中推核心机的自主研制,其中冒风险的决策、创新性的试验、沉着冷静的排险和“中推精神”的凝练,为我国发动机的自主研发迈出了重要一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随后,他主持“90年代先进高性能发动机”预研工作,完成高推重比发动机的立项,大力推进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

刘大响(左)与“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右)在624所旧厂房前

梅花香自苦寒来,个中艰苦以开在贵州的七级高压压气机立项会议为最,他带病坚持数日,虚脱到被救护车拉进医院。有人说,刘大响为了这项目连命都豁出去了,他自己也承认“这的确就是我当时的心情”。最惊心动魄的是1990年11月23日晚的某型发动机七级压气机第二次上台开车试验,鉴于首次试验失败,他鼓励说:“你们大胆干,如果出了事故,我是第一责任人”,并当场大喊“快推”油门,使转子快速通过“临界转速”,振动值迅速回落到安全值以下。

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飞翔的动力靠发动机,刘大响希望根治飞机“心脏病”,让我国自主研制的飞机都装上健康、强劲的“中国心”,而他人生的动力也是这一份赤子之心。

战略视野的科学家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2000年9月,63岁的刘大响从四川调到北京,担任中航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分管发动机专业的咨询研究。他还受聘为北航教授、博导,并担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及三届动力专业组组长、国防科工委(局)专家咨询委员,2003年又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这使他有机会站位更高、看得更远、发挥更大作用。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刘大响受邀前往天安门前参加现场观礼

2001年,刘大响负责开展一项国家发动机研究计划,增强技术储备,经过15年努力,初步建立了我国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体系和仿真系统。他还向国家建议尽快开展更新一代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2003年,刘大响担任面向发动机全行业的“北航仿真研究中心”主任,开发了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值仿真系统,培养了300多名硕博人才,以推动我国航空动力研制实现从“传统设计”向“预测设计”的战略转变。

大飞机是我国人民的又一个强国之梦。刘大响向全国人大提交三项建议和两个提案,促进了国家大飞机工程重大专项的立项和实施。

2017年5月,刘大响院士(右二)、李未院士(中)、冯培德院士(左二)、张军院士(左一)等应邀参加C919首飞仪式

2008年汶川地震后,刘大响等院士通过中国航空学会开展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加强航空装备建设”的科技咨询研究,形成了《关于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建议得到了全面落实。

近年来,刘大响不顾年事已高,应邀在各地做了60多场有关国家通用航空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进行宣讲、促进落实。他说,这是生命至上的重大民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出生于治病救人的医药世家,刘大响从小耳濡目染着积德行善的家风,且受过良好教育,努力为集体和大众服务。

鉴于“动力要过关,人才最关键”,2015年,他与北航陈光教授、陈懋章院士每人捐资50万元,发起设立了“航空强国中国心”教育基金,得到各地北航校友支持,共筹集到1392万元资金,用以奖励对航空发动机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航空动力事业发展。

刘大响在湖南、四川和江西等省市设有3个院士工作站,继续为社会奉献专业力量;作为北航校友通航协会名誉会长,他支持校友的无人机企业创业,解决高空高速无人机的动力问题。他就像一个能量球,时刻散发着光和热,输出智慧,创造价值。

2022年10月,刘大响在沙河校区咏曼剧场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师生作题为“奋进新时代,永远跟党走”的主题报告

他常给校内外师生、航空百家讲坛等栏目做动力与飞翔等航空主题的科普报告,给多所大学和中学宣讲“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先生的事迹,还去绵阳中学开展招生宣讲,寄语青年学子为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他给母校祁东一中题词“三湘四水,人杰地灵。振兴中华,舍我其谁。”这是他对后辈的寄望,也是对自我的解读。

刘大响生于1937年,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以党的事业为已任,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60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哪里需要哪安家。他常说,我是属牛的,“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扬鞭自奋蹄”。为使国产飞机都能装上健康强劲的“中国心”,他表示:生命不息,努力不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