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前,她手持粉笔,公式如溪流般倾泻;讲台下,学生屏息凝神,眼神随她的指尖跳跃。“魏老师的板书像魔法,总能让我在密密麻麻的符号里找到方向。”课间,一位学生这样感叹道。执教34年,她是学生口中的“暖心妈妈”“光美女神”,也是用数学点亮心灵的“造梦师”。她就是北航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魏光美。

“组合拳”破译教学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元函数隐函数求导的奥秘,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学期学的一元函数求导。”在《理科数学分析》的课堂上, 魏光美站在黑板前,手中握着粉笔,她的声音温和而有力,眼神中充满了亲切和鼓励,仿佛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

面对被学生戏称为“天书”的《理科数学分析》,魏光美亮出绝活:板书拆骨、文化注魂、精准滴灌。她是北航最早一批使用PPT制作电子课件的老师,却一直坚持手写重点,“重点和难点需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其中的逻辑思维需要循循善诱,板书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为了适应网上教学,魏老师将课件尺寸改为16:9格式,屏幕右边分隔出约1/5的面积,方便随时书写板书并保存发给学生
作为大类核心课程《理科数学分析》的负责人,魏光美深知每个学生的基础和需求各不相同。她大胆创新,建立了“数学分析-数分原理选讲-数学文化专题讲座”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和因识施教的完美结合。“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魏光美这样诠释她的课程体系。
在她的教学中,推行“精准滴灌”的教学模式,带领基础好、兴趣强的同学进科研组发SCI论文,鼓励普通生练竞赛题提升能力,为基础稍差的同学开“补习小灶”一对一答疑。这种分层、分类、全维度精准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记得有一次,学生在我的补习小灶帮助下,不仅通过了考试,还获得了北京市数学竞赛的三等奖,最后如愿考上了名校研究生。”魏光美回忆起这些故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思政味”闪耀人文之光
“数学分析有三‘多’:公式多、反例多、数学家多!”这样的学科特点给魏光美的思教融合带来了灵感。在魏光美的课堂上,数学不再只是枯燥的公式与定理,而是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家国情怀的生动篇章。

魏光美深知,数学教育的使命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她常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更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因此,她在课程设计中精心融入了大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内容,将爱国数学家的生平事迹、科研精神与国家和时代背景紧密结合。通过讲述数学家如何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为祖国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引导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
当讲到隐函数存在性定理的晦涩理论时,她突然话锋一转:“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跨越了358年,数学家们靠的是接力般的坚持。”随着她轻叩黑板,粉笔灰簌簌落下,却在学生心间撒下一把星火。这样的瞬间,让同学们不仅领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更感悟到坚持与执着的力量。

魏光美的教案
同时,魏光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她将数学建模竞赛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国家重大工程结合,让学生感受“纸上公式”如何托起“星辰大海”。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竞赛。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许多学生谈起魏光美的课堂,纷纷表示那些融入日常教学的思政元素,如同春雨般润泽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数学科学学院190921班曹文婷说:“魏老师平日里对我们十分关心,像家长一样常常询问我们班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魏老师还会特地选我们不太忙的日子带领我们一起举办班建活动放松,每次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零食水果,魏老师的真心实意也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在我看来,魏老师对学生尽心尽力,不仅具有很高的教学能力,而且更具有担当精神和责任心,一直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重。”
数学科学学院190921班黄三津说:“魏老师非常关心我们这个班集体,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学业、生活,常常与我们沟通交流,在我们遇到困惑与烦恼时积极地为我们提供帮助,让我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方向与动力。除此之外,魏老师很注重组织班级活动,很荣幸能够在魏老师带的班里,让我在本科期间收获了很多温暖。”

魏光美与190921小班部分同学的合影
“暖心妈妈”蕴含情谊深长
校园池畔,曾有学生跑来向她90度鞠躬表示感谢;食堂里,偶遇的学生将自己刚买的双皮奶塞进她手中;微信里,家长发来长信:“魏老师,真的感谢您。”这些瞬间,拼凑出魏光美的另一面——

得知学生因贫困而濒临退学,她每月悄悄转账500元,约定“这是我们的秘密”;发现宿舍矛盾影响学习,她联系辅导员设计“破冰游戏”;她持续自学心理学和传统文化,只为化解“Z世代”的迷茫。“无论是学习上、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只要能够帮助他们,我就会尽全力去做。”魏光美认真说道。
在课堂上,魏光美与同学也常常双向奔赴。“你们能感受到魏老师真的喜欢上课吗?”每当她在感受到有同学走神时,总会抛出这个问题。学生们异口同声的“能!”还未消散,她又笑着追问:“那你们想让老师感受到你们也喜欢学习吗?”回应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想!”。这种问答已成魏光美课堂的“保留节目”。

“对于同学们给我的爱,我很感动,我特别喜欢当老师,它不仅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事业。”58岁的魏光美抚摸着陪伴了三十余年的讲台,脱口而出道。她总爱穿素色衣裤,给同学们传递的爱意却绚烂如星河。
当被问及“AI能够代替老师吗?”,魏光美回答道:“AI是个很好用的辅助工具,但真正的教育同时需要温度和情感,而这正是教师的优势所在。”


部分学生贺卡与留言
沐浴在正午阳光中的教室,黑板上一排排整齐的数学公式泛着微光,这位老教师还在书写她的育人“定理”,用理性浇筑知识,以温情孵化灵魂,让数学成为照进现实的理想主义之光。
(素材来源:数学科学学院 采写、摄影:冯浩)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