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就对蓝天与星空充满好奇,将“把论文写在祖国蓝天上”作为成长道路上的最高追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她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她是北航首届83名工程硕博士之一,今年6月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在北航2025年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

张川宇在2025年北航学生毕业典礼上发言
踏上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新征程,她选择继续在联合培养企业工作发展,为祖国临近空间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她就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毕业生张川宇。

星空启梦 叩问九天苍穹
张川宇从小就对蓝天和星空充满幻想,喜欢躺在草坪上看飞机留下的长长的航迹云,喜欢在繁星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狮子座”。
2013年6月,正在上初一的张川宇通过电视,观看了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的太空课堂。当看到太空舱里圆滚滚、自由漂浮的水球,她被深深震撼了——原来水在太空中的物理特性和地面如此不同。这个神奇的发现激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也让她对航天事业充满向往。

进入高中,张川宇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着迷于万有引力和轨道卫星的相关知识。学到轨道卫星这一章节时,尽管那时候的她还没有亲眼见过航天器,但在脑海中清晰形成了卫星在太空中的运行画面,理解了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这让她第一次萌生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想法,渴望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
本科阶段,张川宇系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更深入了解了实际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期间,她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特等奖——通过配置无人机和中继器集群系统,实现实时态势感知等任务。竞赛经历让她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科毕业后,张川宇顺利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研究生,立志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川宇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北航新春团圆宴活动
知行合一 熔铸专业根基
2022年9月,张川宇入学北航,就读宇航学院,师从蔡国飙教授。不久,新成立的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始选拔首届工程硕博士,这立刻吸引了她的目光。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是为服务国家需求、面向急需关键领域而成立的,强调将理论书本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鼓励支持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融合。在了解了这些办学理念后,张川宇意识到,这正是她一直追寻的方向。

张川宇说:“当我看到学院的育人理念时,就知道自己应该来这里。我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知识能用到哪、怎么用?——这不正是我从小到大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吗?服务国家需求,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产学研融合……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给了我清晰的答案。去实践吧!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张川宇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届工程硕博士选拔。最终,她以硕士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航天动力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单位是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张川宇担任活动主持人
在北航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硕博士的培养机制是前一至两年在专业学院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后面两至三年在联培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入学之初,张川宇选择以基于动力系统的总体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校完成学业的一年中,她深入挖掘多种动力系统,并开展基于某动力耦合的总体设计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发表专利1项。

2023年8月,张川宇赴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开展工程实践。与此同时,她的党组织关系也顺利转入联培企业中,在企业这方沃土淬炼践行“工程师精神”。在企实践期间,她基于联培企业工程背景充分调研飞行器现状,熟悉各分系统的设计与流转过程,并顺利完成实践课题,依托产出的实践成果完成了项目的前期方案论证。

张川宇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
张川宇说:“在企实践期间,我的身份从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参与实际课题的“准工程师”,经历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再到创新研究的全过程。我深入了解了飞行器设计与分析的全过程多学科知识,理论功底显著提升。同时,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工程设计原理与软件使用方法,将工程所学与课题内容相结合,为未来参与工程实际的研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线淬炼 砥砺工程精魂
攻读研究生期间,张川宇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素质。学术方面,她积极参与多项校企竞赛,斩获首届“领航杯”航天器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先锋杯”青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代表研究所参加西安首届空天前沿大会。她还获得北航优秀研究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10余项荣誉。

张川宇获首届“领航杯”航天器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
学生工作方面,她积极参与党团支部、学生组织建设,先后担任宇航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小班团支部书记,更在入企后成为首位校企联培的一院研究生会副主席,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大讨论。
文体活动方面,她加入了研究所排球队,在航天一院首届“神箭杯”职工气排球比赛中取得团体第四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张川宇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研究生代表大会
自入企实践,张川宇就一直在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在逐步熟悉联培企业工作环境与内容的过程中,她不断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航天一线前辈们的引导下,逐步缩小自己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最终坚定地选择留在联培企业继续工作。

张川宇在“一线淬炼”模块党建活动风采
从一名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准工程师,并最终完成向正式工程师的蜕变,这段历程不仅见证了张川宇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让她深刻理解了工程师的责任与使命——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以工程实践服务国家需求。
留企工作后的张川宇迅速完成了由学生向员工的身份转变,正式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基于前期实践课题基础,张川宇参与项目的前期论证,初步完成设计构想方案,致力于攻克领域关键技术瓶颈。“以躬身实践为舟、以追求卓越为楫,矢志航天报国,勇攀科技高峰,为临近空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张川宇顺利完成工程硕士学位答辩
(素材来源:沈元学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