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斗】阿飞:英伦小伙北航求学之旅

发布时间: 2025-11-10 / 点击数:

怀揣“提升太空基础设施”的梦想,他从南安普顿跨越重洋来到北航,追寻儿时的航天梦。作为一名英国籍留学生,他不仅在北航找到“第二个家”,更成为连接中英文化交流的纽带,从汉语小白到熟练的“中国话”,他选择将未来安放在这片东方热土,继续书写自己的追梦篇章。他就是北航国际学院博士研究生阿飞,ALFRED PETER TAYLOR。

1.png

英国到北航:他乡变为“故乡”

“我叫阿飞,是一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虽然2022年才踏入北航校园,但我早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阿飞曾经去过广东汕头,那次旅程让他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暖与美好。热情友善的人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令阿飞对中国心生向往。

在南安普顿大学导师的引荐下,阿飞结识了北航的现任导师白江波副教授,并在他的鼓励下申请了博士项目。他说,“随着对北航的深入了解,我越发确信,这里正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初到异国的经历令阿飞记忆犹新,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冬天,凛冽的北风、陌生的饮食文化,以及沟通上的种种困难,都让他倍感无措。作为课题组唯一的国际学生,他回忆道,“看着同学们用中文谈笑风生,我时常陷入自我怀疑,自己真的能融入这个环境吗?”阿飞没有退缩,他选择去接受、适应和融入。

当第一缕春风吹来,阿飞的留学生活逐渐明朗起来,他不仅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科研也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盛夏时节,阿飞踏访了北京各处历史名胜。更让他自豪的是,在2024北航国际学生才艺比赛Talent Show上,自己以主持人的身份亮相。他深情地说,“那一刻我确信这座城市和这所大学,早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第二个家园。”

阿飞在第九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文化节

在北航的第二年,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阿飞来到了相对陌生的沙河校区。离开了之前熟悉的环境,语言问题再次摆在了阿飞面前。为突破这道难关,阿飞想出了独特的解决办法:他购置了一辆自行车,成了沙河大集的常客。“在喧闹的集市里,每一次讨价还价都是最好的汉语课”,他笑着说,“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交流,不仅提升了我的语言能力,更让我真切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

求学北航:汉语和科研的双重突破

为了在求学期间顺利推进研究工作,阿飞不仅需要适应环境,还需付出更多努力。他坦言:“我的汉语基础十分薄弱,因此不得不把第一年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语言攻关上——从密集的汉语课程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每个细节都成了学习机会。”同时,他还需要补充有限元分析、复合材料力学等英国课程未涵盖的专业知识,这让他的课表比别的同学“拥挤”得多。阿飞说,幸运的是,北航的老师们热情且耐心,尤其是国际学院的汉语教师,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们的支持下,阿飞解决了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逐渐适应了留学的生活节奏。

在北航的第二年,阿飞渐入佳境,他通过了汉语水平三级考试(HSK-3),又成功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并选修了学校提供的运动结构(Motion Structures)课程。阿飞积极向国内外同行请教,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在科研攻关方面,他专注于航天器可展开结构的建模研究,经过持续探索成功构建了创新性的分析模型,现正致力于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阿飞参加学术会议

博士生涯绝非轻松,实验数据也未必总是符合预期,研究方向随时可能被推翻,有时甚至需要从零开始。然而,正是这些困难磨砺了他的毅力,培养了他高效规划的能力与辩证思考的素养。“导师始终给予我耐心指导,他的指引让我保持动力,也让我坚定了前行的方向。正是在一次次突破困境的历练中,我持续拓展着自身的潜能,逐渐蜕变为一个更加坚强的人。”阿飞说道。

转眼间,阿飞已在北航学习生活了两年半,这段经历远比他在英国的学生时代更丰富多彩。在科研探索中,他不仅掌握了前沿的仿真技术,更得到领域权威专家的亲自指点,持续突破着研究的边界。他欣慰地说,“去年冬天筹备实验时,我已经能用中文与供应商顺利沟通需求,虽然还达不到母语般流利,但相比初来乍到时的迷茫无助,已然是巨大的进步了。”

跨文化交流:在北航发光发热

作为英国籍留学生,阿飞始终致力于促进中欧与中英文化交流,在参与意大利和杭州国际学术会议期间,他与全球顶尖学者深入研讨,多元文化学术对话为他的研究打开了全新维度。

他积极分享自己的所学所知。作为北航国际研究生学生会(PGSU)学术科创部成员,他定期组织面向国际学生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参与者展示研究成果并探讨在北航的求学体验。他曾与另一位博士生主持“学术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专题工作坊,以其专业性和实用性赢得了师生们的高度赞誉。

这些经历让阿飞更加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也让他在北航的生活更加充实,“在北航,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其他国际学生,他们都热情、开放,真正让我体会到国际交流的美好。”

阿飞参与“感知中国:国际学生航空航天学术汇”活动

未来的路:扎根中国逐梦星辰

阿飞常常感慨,在北航的这段求学之旅既充满挑战,又收获颇丰。再一次站在人生的交叉口,他面临着重要的抉择,正在考虑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申请北航杭州国际校园的博士后岗位,继续深耕航天器可展开结构的研究;二是投身中国日益开放的航天事业,参与国际合作项目。阿飞坚定地表示,“无论选择哪条路,我都会继续留在这片充满魅力的东方土地上开垦未来的道路。”“追逐星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这已成为他最常说的一句话,也道出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北航积累的每一份知识、掌握的每一项技能、经历的每一段故事,都将成为我毕生最珍贵的财富。”他动情地说道。在阿飞心中,北航早已超越了普通学府的意义——这里既是帮助他接近航天梦想的知识殿堂,又是给予他温暖归属的精神家园。他充满感激地说:“这座校园不仅教会我专业知识,更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阿飞的博士导师是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白江波副教授。他长期从事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力学设计、制备工艺与测试评价等工作。主持国家级等各类研究项目60余项。在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等业内公认的国际期刊发表Q1区SCI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3本。白江波说:“阿飞对科研工作非常积极主动,比较善于总结,非常阳光和热爱生活。我们每次开组会他都很用心地准备ppt,介绍工作进展,并且简要介绍科研工作之外生活中的一些美好经历和体验。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热爱生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和很多人学习。展望未来,希望阿飞再接再厉,早日顺利毕业,早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希望他成为中英友好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桥梁!”

(素材来源:国际合作部)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