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4月30日电(航宣) 4月30日,为表彰我国优秀青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贡献,集中展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激励引导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决定颁授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英雄航天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桂海潮
桂海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导,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我国第三批航天员,载荷专家,2023年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24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桂海潮“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暨新时代青年先锋奖颁奖典礼现场,航天员桂海潮教授作为颁奖嘉宾接受采访,他说:“要把心中的梦想变为坚持不懈的行动和勇于突破的勇气,真诚地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树立长远的目标,始终怀揣着梦想投入到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建设当中。”

飞上天宫探索奥秘,站上讲台播种希望。从三尺讲台到中国空间站,桂海潮以“双重身份”诠释了科技报国的新内涵,更成为中国航天“人才强、科技强”的鲜活注脚。
心怀宇宙知行合一 以极致追求完成航天任务
师者如烛,科研报国是灯芯,照亮学生的路,也点燃自己的梦。桂海潮在154天的太空征程中,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乘组航天员精心操作,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完成了数十项空间科学实验,涵盖微重力流体物理、材料制备、生命科学等关键领域,将青年学者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追求极致的科研素养融入太空操作,总结出了有效处理实验操作中天地差异情况的实践经验,确保了实验任务的高效、成功,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研数据。任务期间,他化身“太空青年教师”,通过“天宫课堂”向百万青少年展示青春与星辰共振的奇迹,亲自主持设计了“又见陀螺实验”和“球形火焰实验”,指导本研学生制作了演示实验的教具,在地面授课团队的支持下,与乘组密切合作,成功在空间站授课中演示,坚定了学生的航天报国志向。这名云南小镇仰望星空的少年,成为亲手触摸星辰的航天人,用“学航天、干航天、飞上天”的亲身经历激励了广大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2023年7月20日,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申报系统正式开通,航天员桂海潮发出邀请,诚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宫”做实验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位于北航的地面课堂,2000多名北航学子共同聆听,并现场同太空中的桂海潮互动交流
深耕科研求知探索 以创新之力定义航天未来
师者如犁,创新求索为铧刃,垦拓荒原育新苗,更破冻土见星河。针对执行器失效情况下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在传统方法至少需要三台执行器的背景下,桂海潮提出了只用两台执行器就能让卫星在天上任意“翻身”的控制方法,为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卫星自救提供有效手段。他在航天器动力学、导航与控制、空间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绩,在多个权威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等荣誉。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提出了高品质的航天器运动估计与控制方法,让卫星在遇到关键器件故障引起的“看不清”“力不足”等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时,仍然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定姿定位,高效精确地驾驶操控,让有限的硬件发挥出一流的效能。成果应用到了多颗在轨卫星,确保卫星实现了高精度的对地指向、对地成像任务,让研究成果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开花结果。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桂海潮获得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
航天思政启智润心 以航天科普弘扬爱国精神
师者如旗,思政铸魂是星火,点亮青春的理想,也辉映时代的征程。桂海潮深谙“航天梦是强国梦的缩影”,将思政教育与航天科普深度融合,打造“有温度的科技思政课”。作为北航“航天精神宣讲团”导师,通过生动讲述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感人故事,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学,服务国家需求。他以自身成长为例,讲述“从小镇少年到太空科学家”的蜕变故事,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化为可感可知的青春叙事。在神舟十六号返航后,他多次走上大、中、小学的讲台,通过生动有趣的航天科普知识,向数百万青少年传递探索未知的乐趣,点燃他们心中好奇求知、奋斗追梦、报效祖国的星星之火。

桂海潮做客央视《开讲啦》分享“太空出差记”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期间,桂海潮做客珠海大讲堂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