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跨学科联合团队斩获国际A' Design比赛金银大奖

发布时间: 2025-05-08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5月8日电(通讯员 申晓斌)近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黎静团队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张融团队联合完成的“Restbase小睡枕”和"SkyBridge无人直升机"两件作品,在国际著名设计创新比赛——意大利A' Design比赛中分别摘得金奖(top 1%)和银奖(top 3~5%)。

意大利A' Design比赛金奖和银奖获奖证书

Restbase小睡枕:源于生物灵感的休息革新

"Restbase Camp Napper小睡枕"荣获A' Design Award金奖(top 1%),这款针对碎片化休息场景设计的创新产品完美融合了舒适性与便携性。王黎静团队依托完成成年男性头型三维尺寸国家标准(GB/T 23461-2009)中积累的技术成果,提炼出符合亚洲成年人头部曲线特征的关键尺寸参数,通过仿真模拟,构建不同睡姿下头部压力分布模型,为小睡枕的曲面弧度设计、支撑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张融团队凭借其工业设计研究方向的深厚底蕴,在产品的创新形态、材料应用及用户体验优化方面提供了关键方案,将头部压力分布模型转化为可视化设计语言,使枕体曲面弧度、支撑点布局既符合科学数据,又兼具艺术美感。

Restbase小睡枕

SkyBridge无人直升机:空中救援与物流解决方案

该项目创意源自王黎静此前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飞机平台的水面救援用捕捞装备及水面救援方法”(专利号:CN 117864346 B)。本产品专为向无港口岛屿运输货物和海上救援场景设计,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空中作业系统。

发明专利证书与设计外观

王黎静团队特别设计了由抛投机构、回收机构、自动控制模块和捕捞网四大核心部分组成的捕捞设备,突破了传统海上救援方法在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局限。抛投机构采用电动推杆与旋转轮盘联动设计,能精准投放捕捞网,而回收机构则利用多点环形绳索与卷扬机系统确保目标安全回收。为适应直升机平台,团队设计了紧凑型搭载平台,将整套捕捞系统安装在直升机底部,既保证系统功能性,又不影响飞行性能。在直升机本体设计方面,SkyBridge采用了共轴双旋翼构型,相比传统单旋翼直升机具有更强的升力和稳定性,特别适合在复杂海况下的悬停作业。

张融团队凭借其工业设计领域的专业优势,在无人直升机的外观造型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使这款产品不仅具备出色的技术性能,还拥有极具美感的外观。曲面和旋翼系统设计灵感源自对海洋生物减阻结构的深入分析。设计团队将生物力学研究与流体动力学原理相结合,通过对鲸鱼和飞鱼等海洋生物运动特性的分析,提炼出了高效的减阻设计原则。经过生物力学优化的机身、多挂点悬挂系统和智能起落架绞车使其有效载荷达到260公斤,能在海拔6000米、风速12米/秒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可靠运行。在制造工艺上,该项目融合了船舶工业的模块化组装理念,并采用先进复合材料实现机身蒙皮部件的一体成型。内部结构采用碳纤维材料,实现了32%的轻量化突破,显著提升了运载效率。

团队通过模拟各种复杂救援场景,优化了飞行控制算法和捕捞网的展开收紧机制,确保了在恶劣天气和复杂海况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SkyBridge无人直升机在救援和物流任务中表现出色。

北航团队在两个获奖项目中展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将人体工程学、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实现了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的高效转化。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