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纪实科教:《科普中国·直击最前沿》——让机械长出“生命的翅膀”

发布时间: 2025-07-28 / 点击数:

北京卫视纪实科教频道2025年7月27日《科普中国·直击最前沿》栏目播出:

让机械长出“生命的翅膀”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自然界中,蜂鸟堪称飞行界的芭蕾舞者——它们不仅能以每秒80次的速度拍打翅膀,还能在空中悬停、倒飞、甚至360°旋转。

如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学家们让机械也长出了"生命的翅膀",造出了一只足以以假乱真的"仿生蜂鸟"。

千年梦想:人类为何痴迷扑翼飞行?

从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制造的"木鸢",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绘制的扑翼机草图,人类对扑翼飞行的探索已持续两千余年。而如今,科学家真正破解了蜂鸟的飞行密码。

为什么模仿蜂鸟这么难?

蜂鸟体型仅手掌大小,重量不足一颗鸡蛋,而翅膀拍动频率高达80次/秒,能实现直升机般的精准悬停,飞行效率远超现代无人机。

北航吴江浩教授团队历时十余年,终于研制出我国首个具备自主悬停能力的仿蜂鸟微型飞行器,其技术难度堪称"在小尺度上重建一套飞行体系"。

三大技术突围:让机械鸟"活"过来

"扑得动"——给机械装上"翅膀肌肉"

团队从零开始设计了一套平面四连杆机构,模仿蜂鸟180°大角度拍翅,采用高强度尼龙复合材料,可承受每秒数十次的高频运动,并且连续工作数百小时不损坏。

"飞得起"——破解升力密码

关键突破在于借鉴昆虫"梁+膜"结构原理设计了翅膀:碳纤维骨架+聚酰亚胺薄膜,重量仅占机身1%却能产生1.5倍体重的升力。

研发过程中,团队甚至尝试过面包店包装袋等材料,最终发现,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高温薄膜才是理想之选。

"稳得住"——给机械鸟装"大脑"

1.8克微型飞控板:集成陀螺仪、加速度计

仿生控制算法:毫秒级响应扰动

翼-身耦合控制:模仿蜂鸟身体摆动

0.18秒完成360°旋转(比真蜂鸟还快!)

未来应用:从"科技玩具"到"侦察利器"

这只"仿生蜂鸟"不只酷炫,它可以做到:

灾后救援:穿越废墟搜寻生命迹象

生态监测: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不惊扰

管道巡检:飞入人类难以到达的狭小空间

吴教授透露,未来还将赋予它"跨介质能力"——既能飞又能游,甚至可能发展出"蜂鸟群"协同作业!

当科技与自然如此完美融合,正如吴教授所说:"让机械长出生命的翅膀,本身就是对自然最崇高的致敬。"

媒体链接:https://item.btime.com/27g8lfgmh3veeudkufcad5fdv7h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