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者明,力行者至——校长王云鹏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5-09-06 / 点击数:

善问者明,力行者至

——校长王云鹏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北京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和杭州国际校园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4425名本科生、8751名研究生,和532名国际留学生开启人生新篇章,我代表赵长禄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向在座所有新北航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师长,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所好的大学,无不具有优良的社会声誉。同学们闯过高考的独木桥,在众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选择了北航,这是你们作为优秀学子的坚定选择、更是全社会对北航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从“神舟”飞船邀游苍穹,到“北斗”卫星组网运行,从国产大飞机C919振翅蓝天,到发动机、材料、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北航73年的办学历程,就像校歌《仰望星空》中吟唱的那样,是一代代北航人对真理和苍穹的执着求索与追随。就在刚刚结束的九三阅兵上,众多“大国重器”背后都彰显着北航力量:“飞鲨”展翼,“巨浪”出海,“长剑”破空,“东风”浩荡……总师、副总师中闪耀着北航校友的名字,同时一大批来自北航的优秀科研成果也运用于歼系列、红旗系列、东风系列等多型受阅装备中。这些成绩,正是北航人以智慧和汗水,为祖国空天事业书写的精彩华章!

一所好的大学,也秉持着独有的育人理念。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北航全体教师共同的心愿。开学这段时间,相信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北航的教育“温度”,老师们耐心的讲解、辅导员暖心的关怀和来自学校热情的欢迎,以生为本、爱生如子体现在校园的各个方面。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你们还将感受到北航博雅通识、内外兼修的教育“宽度”和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厚度”,学校的目标始终如一,就是要把优秀的你们培养成为能够开创未来、扛起国家重任的一流人才!

在你们当中,我也看到了很多怀揣空天梦想的优秀学子。比如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方溢诚同学,从小听父亲讲述在北航的求学故事,对航空发动机研究充满向往,以贵州省第52名的优异成绩报考北航。守锷书院的刘平凡同学,暑期在皮具厂打工时收到北航录取通知书,用乐观和坚韧书写了逆境中的自立自强。马熙茉、严宇、盛澎等9名来自武汉三中钱学森班的同窗集体圆梦北航,让空天报国的种子在这片沃土扎根生长。刘磬林、周子程、刘楚轩等14名研究生参与九三阅兵合唱和志愿服务工作,以青春之声为盛典添彩,展现了北航学子的责任担当。今年,我们也迎来了首批高考直招的140名“未来工程师项目制育人试验班”的学生,学校有组织、进阶式、模块化的培养模式将助力你们成长启航。我了解到,今年全校年龄最小的新生是沈元学院的闫格同学,代表10后新生力量加入了北航;还有徐艺菡、魏炳硕等37名同学,与校庆日10月25日同一天生日,更是注定了与北航的特殊缘分。

大家相聚在北航,既是逐梦奋斗的回响,也是北航精神的赓续。同学们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挑战和未知的求学之路。作为校长和老师,我希望你们从“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中获得启迪,让“善问”和“力行”伴随你们踏上新的征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问”的本质就是从“回答问题”向“发现问题”的思维跃迁。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真实案例:一名硅谷的AI工程师发现,当我们问许多顶尖人工智能模型“strawberry(草莓)”这个单词中有几个“R”时,它们竟反复答错。这本是一个简单的拼写问题,却暴露了底层算法的缺陷:现有大模型对关联统计存在过度依赖,容易受到拼写结构、音节切分中常见错误的影响。发现者没有轻易放过这个“小错误”,而是深入追溯,最终触发了对模型注意力机制与字符级处理能力的重要改进。值得深思的是,这个重大发现最初仅起源于随口一问,但提问者没有因为对象是“强大的AI”而放弃质疑,反而因此推动了技术层面的重要修正。追寻真理的旅程中,最可贵的能力或许正是“善问”的勇气,希望大家不盲从权威、不轻信表象,于平凡处发现疑问,于困惑中追寻真相。

当然,正如荀子所言:“知之不若行之”,问是起点,而行则是关键。如今很多人会用AI生成漂亮的代码方案,但如果不亲手去运行、测试、修改,可能永远发现不了其中的边界错误或逻辑漏洞。就像有人让AI设计一个“智能鱼缸系统”,模型给出了非常完美的代码,但当你真正动手连接传感器、调试水位参数时,才会发现:AI可能忽略了水温突变导致鱼群应激的现实场景,而这一点恰恰是理论设计最容易遗漏的“真实世界逻辑”。同学们,大学不仅是一个提问的地方,更是一个通过实践不断验证真理、塑造认知的舞台。没有人仅靠提问就能学会游泳,也没有人仅靠旁观就能真正改变世界。 “善问”和“力行”,恰似鸟之双翼,真正的成长属于那些既敢问、更能行的人。

如何做到“善问”和“力行”?我觉得首先要做到“脑勤、手勤、腿勤”。这六个字是我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反复向我强调的,让我受用至今。脑勤,就是多动脑、勤思考,真正的好问题,往往来自于持续的观察,它不是灵光一现,而是日积月累的思维训练。手勤,就是多动笔、常记录,不管是课堂笔记、实验数据,还是突如其来的灵感,及时写下来、做出来,才能把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的路径。很多时候,答案不在空中,而在你笔尖流动的过程中。腿勤,就是要多跑腿、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关在自习室或实验室里,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学们,这“三勤”看似朴实,却是求学路上最可靠的阶梯。现在,你们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只有今天多花点儿功夫,明天的“善问”才更有底气、“力行”才愈加坚定!

除此之外,成长也需要一份“淡定自若”的从容。每个人的天赋、背景和机遇各不相同,就像不同的种子,有的破土快、抽枝早,有的则扎根深、花期晚,这本就是生命的常态。希望同学们正确对待得失进退,不必因为旁人一时的领先而焦虑,也无需为自己某个阶段的“慢”而自责。真正的成长,从不是一场千军万马抢跑的比赛,而更像是一场让内心逐渐清晰的修行。大家既要加把劲、也要沉住气,只要看准了方向,哪怕进步慢一点,只要一直往前走,一定能等到枝繁叶茂、自成风景的一天。

当然,在你们探索知识、认知自我的旅程中,不要忘记打开自己、信任他人。正所谓“独行快,众行远”,你们不仅要在“独行”中追求卓越,更要学会在“众行”中共创价值。这个夏天,许多人被“浪浪山”的故事所触动:一群平凡普通的小妖怪,凭借团结、信任和协作,共同完成了一次非凡的取经任务。其实做学问也是这个道理,当你们经常性地参加小组讨论、项目合作或跨学科碰撞,就会感觉到,他人的视角常常能照亮自己思维中的盲区、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孤立的火花,它源自于个体激情的燃烧,更成就于团队智慧的淬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同学们,站在科技革命与民族复兴的历史时刻,希望你们以今日为起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仰望星空善问求知,脚踏实地力行笃践,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新时期北航人的精彩答卷!

最后,祝愿同学们开学快乐、学有所成,我和北航全体老师将陪伴大家共同经历一段难忘的成长历程!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