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 未来可期——校党委书记赵长禄、 校长王云鹏与本研新生代表座谈

发布时间: 2025-09-07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9月7日电(通讯员 吕经纬 陈前放 刘珂旬 李非 王广琛 王泽滢)9月6日上午,北航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刚刚结束,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校长王云鹏分别在沙河校区、学院路校区与2025级本研新生代表亲切座谈交流,与大家共话家国使命,交流成长感悟,给予殷殷嘱托。副校长吕卫锋、赵巍胜、邓怡、吴江浩参加座谈。

赵长禄、王云鹏对新生代表进入北航、成为新北航人表示热烈祝贺与欢迎。座谈会气氛轻松热烈,同学们畅所欲言,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选择北航的初心、入学以来的感受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与规划。

赵长禄认真聆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不时细致询问、互动交流,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思考见解。“你们非常幸运,刚入学就能感受九三阅兵盛况。”赵长禄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一堂鲜活生动的“大思政课”,盛大阅兵展现了大国底气和自信,全校师生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为北航人在研制大国重器中的卓越表现感到骄傲,为北航志愿者在天安门广场的热情绽放感到振奋,也更加明确了未来肩负的使命任务。“同学们都谈到了选择北航的缘由,你们的执着和坚定,让我深受感动!”对于如何把握好大学时光、担当好时代使命,赵长禄向同学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他希望同学们要仰望星空,树立远大理想,把自身选择与党和国家事业相匹配,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处理好个人专业选择和国家需求的关系,勇担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责任;要脚踏实地,不断丰富自我,踏踏实实学好基础知识,脚踏实地干好身边每一件事,善于从个人成长发展的“小切口”入手,不断积累真知、锤炼本领、提升能力;要勇于突破,锤炼创新精神,用好学校精心布局的一流平台、一流环境,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在真实的科研场景中磨练成材,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

“北航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希望大家能互助互爱,让这个大家庭更加温暖。”“北航也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这里有很多国家级尖端科研平台,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优质科教资源,在科研环境下学习实践,创造出更多新成果。”赵长禄深切寄语新同学,欢迎同学们为学校事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表示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更优质资源,助力每一位同学在北航实现更高远的人生目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王云鹏认真聆听了每名同学的发言,不时与同学交流,对大家的思考与规划表示充分肯定。“听了大家发言,感觉到你们不仅有思想、有情怀,还善表达,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人文素养,我很欣喜。”王云鹏表示,北航一直追求为同学们提供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的教育,希望同学们在求学期间着重提升四种关键能力。一是培养质疑能力,在学习科研中不要被动接受结论,要善于多问为什么,不仅要会解决问题,更要会发现问题;二是培养创新能力,特别对于研究生而言,创新能力是衡量独立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敢于跳出框架思考,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系统性的探索方法,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研究水平;三是提升组织协调能力。要主动走出自我、融入集体,通过参与学校各类活动,学会倾听、沟通、协作,将分散的力量转化为协同的合力;四是提升综合胜任力,要通过项目实践、团队活动等多种途径,不断整合所学,形成应对复杂情境的整体能力,为今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学校致力于帮助每一位同学顺利完成学业,提升同学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将北航学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王云鹏动情谈到,北航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全体师生用心建设,欢迎同学们为学校建言献策,与北航共成长。希望同学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新一阶段的学习,充分用好各类成长平台和优质资源,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冯如书院刘彤彤分享了作为援藏军人子女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德才兼备、服务国家的远大志向。守锷书院严宇讲述了高中班级9名同学一起考入北航的经历和对未来携手空天报国的憧憬。致真书院赵心旺表达了对北航包容有爱大家庭的感恩和励志成才的决心。项目制育人试验班申子豪表达了对跨学科科研创新的强烈兴趣,表示将持续探索不断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方溢诚表达了传承父辈事业、为航空动力领域贡献力量的信心。数学科学学院龙颜表达了对数学的热爱,希望用数学研究的成果服务强国事业。飞行学院南云翔分享了入学北航后的温暖与感动,表示将时刻以准飞行员标准要求自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覃田露表达了继续致力于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决心,表示将把人工智能运用于所学专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肖峣分享了立志深耕力学基础学科的志向,努力突破关键技术难题。物理学院冯姿颖分享了竞赛科研经历,期待在北航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全面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王聪翰表达了对参与科研攻关的向往,表示将在大平台大团队中挺膺担当。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童睿分享了参与科研攻关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表示将继续践行科研报国理想。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明月分享了对“有深度的研究者”和“有温度的陪伴者”的思考与理解。宇航学院于治平表达了决心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顶天立地的航天工作者的信心。化学学院柴家琦表达了对未来学习科研的期待,表示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知行合一,努力突破技术瓶颈。

传源书院邢家鑫讲述了自己从小对计算机专业的浓厚兴趣,表示将好好学习打牢专业基础,为国家在AI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士谔书院李志豪回顾了自己与北航长达十二年的深厚缘分,表示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士谔书院江天翔表达了对北航学习生活的憧憬,希望能够依托学校搭建的广阔平台展现自我,借助各类资源丰富知识、提升素养。知行书院张润洁分享了选择“法学+人工智能”项目的心路历程,表示将努力成长为懂技术的法律工作者、懂人文的工程师。计算机学院徐晨曦谈到了对脑机接口领域兴趣浓厚,希望在拔尖培养计划指导下开拓脑机接口的新领域。外国语学院王显表示将充分用好学校的跨学科培养资源,努力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专业本领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沈元学院赵祎楠谈到了中学时参加物理竞赛的经历,立志为国家量子科技领域创新突破作出贡献。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王艺臻从小学习音乐美术,表示将通过设计作品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人工智能研究院刘鸿畅表达了对人工智能赋能空天技术的期待,表示将学好专业知识、加强科研训练,用智能科技助力社会发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郭悠然高一时就立志考入北航,希望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拓展视野,为国产芯片自立自强接续奋斗。

软件学院梁坤回顾了本科阶段在北航通过转专业找准兴趣方向的难忘经历,表示将继续突破自我,成长为有责任、敢创新的北航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杜欢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深刻影响航空航天领域的观察,表示将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在前沿交叉领域做出成绩。国际学院米拉分享了本科阶段在北航跨文化学习的经历,表示将继续参与各类交流活动,当好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桥梁。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张鼎分享了担任抗洪志愿者的独特经历,表示将珍惜学习机会,勇做时代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体育部吴徐锋作为北航高水平足球队队长,见证了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表示将以青春汗水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麦迪娜·艾克拜尔作为医工交叉学科的一员,表示将聚焦基因工程领域研究,用科研贡献回应社会期待。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张璐洋因对北航的深厚情感,选择重返北航攻读博士,表示将用专业知识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张文良在北航完成本科、硕士学业,表示将以拼搏的姿态写好博士生涯的答卷。

座谈会后,赵长禄、王云鹏为新生代表们赠送书籍《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事》,并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部、研究生院、总务部、校团委、后勤服务中心和学生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审核:宋晓东)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