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4月21日电(通讯员 宫立媛/文 楼丝迪 乔翊博 王旭/摄影)为响应我校2025年“数智赋能”年工作要求,发挥管服联动、校院协同优势,北航面向全体专任教师举办为期2个月、共6讲(12场)课程的数智赋能教学系列培训。此次专题培训由教务部、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提升全体专任教师的数智素养,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质效。
本次专题培训从人工智能通用知识、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应用、数字教材建设、课程实践案例等方面,帮助全校教师了解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并结合实际教学,找准应用切入点和发力点。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除北航专任教师外,来自沙河联盟高校、良乡大学城和山西省中阳县教育系统的教师,也在线上共上一堂课。
3月6日,数智赋能教学系列培训正式拉开序幕。教务部部长钱政在讲话中阐述了本次举办数智赋能教学培训的必要性,寄语北航教师勇于拥抱AI,站在时代前列。

教务部部长钱政做开班讲话
本次培训第一讲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赵国栋教授带来《AIGC可视化教案设计技术——Deepseek数字教师生成方案》主题培训。他介绍了媒介技术视角下的知识传播方式转型的背景以及教学可视化理论并重点演示了AIGC教学可视化技术案例,让现场老师体验到将知识点和情景设计或者场景设计相融合,可以给学生带来优质的学习体验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玉泉带来主题培训《AI赋能公共基础数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他讲述了近期基于知识图谱的AI课程使用效果,并重点展示了AI课程的探索过程,即通过训练AI助教的提示词工程、训问答对工程、答疑等方案,使用AI助教增强互动,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赵国栋和孙玉泉在学院路校区做培训报告
3月13日,第二讲由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副院长卢滇楠,以《AI驱动的专业课建设与实践:基于专业大模型的未来人才培养创新》为主题,他在讨论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影响基础上,分享了24小时智能学伴和学科大模型的建设和应用过程,表示知识图谱可以拓展知识点的命中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出要关心学生长周期成长的重要观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朱英做题为《基础化学AI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变革》的报告,分享了她在基础化学AI课程中的探索。她表示借助知识图谱、AI辅助生成教案、AI辅助出题、AI助教等现代化的手段,可丰富课程内容,灵活展示知识点。

卢滇楠和朱英在学院路校区做培训报告
3月19日,第三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教材出版中心本科教育分社兼研究生教育分社分社长时阳,以《AI赋能数字教材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围绕数字教材建设从高教社实践和人工智能赋能两个方面进行分享,系统剖析数字教材的“国家标准”,并提出AI赋能的主要目标:构建学科智能体、覆盖教学核心场景、形成大规模个性化学习路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教授张浩鹏做题为《AI赋能数字教材建设经验分享》的报告。首先他分享了AI与数字教材的融合碰撞要点,如基于大数据的选题分析精准确定选题方向,辅助内容结构设计使教材层次清晰逻辑连贯等,并展示了数字教材的试读效果,使教师们对数字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使用方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时阳和张浩鹏在学院路校区做培训报告
3月25日,第四讲由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教授为参会教师做了主题培训,题目为《实用AI技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实操工作坊》。他从ChatGPT、DeepSeek等AI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为切入点,现场演示AI技术与各类常用办公软件结合应用的实操效果,展示人工智能如何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从备课、授课到作业批改,全面助力教师提升效率,打造个性化课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师鹏教授带来主题培训《以数智赋能为基础的“三融四促”教学创新与实践》。他讲述了如何数智赋能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用AI工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课程学习效果,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探索个性化、互动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传统教学提质升级,为学校人才培养打造新引擎。

陈江和师鹏在沙河校区做培训报告
4月12日,第五讲由清华大学马昱春教授作了题为“大模型时代下AI如何助力课堂重构”的专题讲座。她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生动地讲述了大模型究竟是什么。在谈到面向教学的AI时,她展示了如何制作面向自己课程的个性化智能体,并根据自己的授课观察分享了AI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以及利用DeepSeek重构教学的思考。天津大学马骁飞教授做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下 <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 课程数智化教学资源构建与应用》的报告。他分享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平台实现对课程辅助,通过混合式教学,以及利用AI平台引进知识图谱和数字化教材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做记录,形成更全面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效。

马昱春和马骁飞做线上培训
4月16日,第六讲由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蒋玉龙为参会教师带来题目为《智慧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探索》的主题培训。他表示AI对智慧课程的建设与数字化资源的获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在数字人、数字化平台的辅助下,通过混合式教学、翻转教学的等模式,让智慧课程起到正向赋能的作用,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学习和巩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孙青带来主题培训《智能技术助力线下课程教学变革与持续改进》,她从公共必修基础课课程目标出发,介绍了对智能答疑系统的对接、训练、测试,并通过检索增强技术优化大模型效果的整个过程。从而让AI赋能教学,促使教学过程从“学知识”向“强思维、重能力”转变。

蒋玉龙和孙青做线上培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六讲培训的主讲专家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引起了参训教师的更多思考。参训教师纷纷与主讲专家就知识图谱的建设、大模型的搭建等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现场金句频出、气氛热烈。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与普及,AI逐渐成为拉动教学质效的新引擎,相信如何在培训后探寻AI技术与实际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将是老师们新的课题。

学院路校区现场

沙河校区现场

杭州国新院现场
本学期,教发中心也将与机关部处和各学院联动协同,持续打造“博观讲堂”,面向全校教职工持续推送数智赋能培训课程及项目,结合学科和教师个性化需求,助力教师在数智时代涵养素养、练就本领,推动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审核:李红捷)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