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9月8日电(通讯员 艾梦囡)近日,国际管理学领域知名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UT/Dallas 24)在线刊登了我校经管学院吴春林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论文“Fragi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How Workplace Friendship Fails Under Competition and Functional Similarity(隐性知识共享中的脆弱人际关系:职场友谊如何在竞争和功能相似性下失效)”。吴春林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我校经管学院2024级博士生胡晓为第二作者,香港大学Chun Hui教授为通讯作者,北航经济管理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71014和71801007)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项目(HKU17501722)的支持。

在当前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高效的知识管理被视为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其中,难以通过文字或数据形式记录的“隐性知识”,因其蕴含于经验、直觉与日常实践中,更加难以捕捉与传递,却常常是优化运营流程、增强组织韧性与推动创新绩效的核心动力。长期以来,学界与业界普遍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职场友谊,总是有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然而,现实中的运营团队往往呈现出另一幅图景——即便团队成员关系紧密,隐性知识共享仍可能停滞,其背后原因始终缺乏系统揭示。
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更为精细的分析视角,识别出两个关键情境变量——团队竞争氛围与职能相似性,并构建了一个具有调节效应的中介模型,揭示二者如何削弱职场友谊在隐性知识共享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三阶段多时点实证研究 + 情景实验”的混合方法设计,研究得出了以下核心结论:
1.职场友谊的积极作用:职场友谊能够通过增强知识持有者的分享意愿与知识接收者的学习意愿,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并进一步提升团队创新绩效。
2.情境因素的负向调节:当团队竞争氛围过于激烈,或团队成员在职能上高度相似时,职场友谊的正向效应会被显著削弱,甚至难以发挥作用。
3.分享与学习的互促效应:知识分享态度与知识学习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强化效应,二者共同作用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更为显著。
该研究系统揭示了职场友谊在运营管理情境下影响隐性知识共享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不仅为运营团队的知识管理与创新实践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带来了丰富的管理启示。该研究表明,职场友谊是促进隐性知识流动的重要资源,但其效力并非自发且永续,而是受到团队氛围与组织结构的制约。尤其在复杂多变的运营环境中,若要将友谊带来的积极效应长期保持并转化为竞争优势,管理者需要在优化团队竞争氛围的同时,提升成员间的职能多样性。唯有在人际关系质量与团队情境优化的双重作用下,才能持续激发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并有效转化为团队层面的创新绩效。
研究成果在线发表链接: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0591478251364591
(审核:郑海涛)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