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要闻版:中国空间站迎来第四位北航人——万里挑一的航天员从这里“起飞”

发布时间: 2025-11-20 / 点击数:

《中国教育报》要闻版2025年11月20日(本报记者 施剑松)报道:

中国空间站迎来第四位北航人——

万里挑一的航天员从这里“起飞”

本报记者 施剑松

近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此次执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中,刚度过32岁生日的武飞创造了两项中国航天新纪录——我国执行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我国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武飞从菁菁校园走向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实而有力。

从刘旺、桂海潮、王杰到武飞,截至目前,中国空间站已经迎来了4位北航人。这些万里挑一的航天员,在大学时代完成了哪些必不可少的“修炼”?助力他们遨游天宫的“开挂”秘籍究竟是什么?日前,记者走进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探访他们飞天梦想的启程之地。

1 从实验室走向浩瀚宇宙

走进学院,大厅里最醒目的显示屏上,神舟二十一号3名航天员微笑着目视前方。

万里挑一的航天员必须具备3个条件:对国家航空航天事业有很深的情怀、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

“这些条件武飞都完全符合。”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元东说。

2010年,武飞与郭元东考入北航。两人的本科毕业设计导师是同一人,研究生时也在同一个课题组。郭元东记得,有一天早上8点,他遇见了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武飞。那时的武飞正在负责一项热真空实验,需要连续几天24小时在岗。

“累不累?”郭元东问。

“工作需要,我也喜欢。”武飞回答。

在北航求学期间,武飞就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航天事业。他不仅认真钻研专业理论,磨炼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更在实践项目中展现出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如今,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再次将北航人的梦想写在浩瀚宇宙。

得知这一消息时,武飞的研究生导师、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林贵平难掩激动:“我特别高兴,也很骄傲!这份对航天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正是支撑他不断突破的核心动力。我们坚信,以他的能力与素质必定能够圆满完成使命。”

2 从象牙塔走向真实项目

“武飞所在小组设计的是连翼飞机,项目完成得很不错。”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罗明强至今清晰地记得,武飞在本科阶段上“飞机总体设计”课时的优秀表现。

“飞机总体设计”是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课程之一,也是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核心专业课。这门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要求他们动手设计一架飞机,并展开团队竞争。

2006年,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启动以“飞机总体设计”为代表的项目牵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真实设计项目与传统课程教学深度融合。19年来,这门课发展为课程群,并升级为跨学院联合设计项目。今年1月,北航10个学院200多名师生联合设计的超音速客机缩比实验取得成功。

“学生们特别积极,主动创新意识和全局系统思维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罗明强说。今年,在总结相关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北航推出了4个项目制育人试验班,进一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为了让青年在实践中历练,近年来,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还积极推进社会课堂建设,逐渐探索出一套工学交替、理技融合、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社会课堂新范式,为加快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的航空航天人才注入青春力量。

3 从航空梦走向科教报国

“无论这个时代以怎样的节奏运转,梦想总能谱出一首永恒的歌,回旋飘转亘古不散。”尚在北航校园时,武飞写下了这样一句心声。

从建立之初,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基因里就烙印着奔赴星辰大海的浪漫。“从那时起,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就是北航人的使命追求,‘空天报国’就成为北航人的精神底色。”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伟涛说,“如今,我们将‘空天报国’精神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所有北航学生在入校之初,都会观看讲述航空报国英模罗阳事迹的话剧,所有本科生都要上“航空航天概论”,而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也构建了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以口述历史、“北京一号”大讲堂传承报国精神,以文化氛围营造、社会实践浸润学生日常,完善科创体系,实现本科适龄年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参与率100%,并建立研究生科研攻关引导激励体系,引导其着眼国家需要,在国家重大型号的系统研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感悟“空天报国”的意义。

本科4年,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薛天宇调整了两次学习兴趣方向——大一想学材料,大二学航空,大四学无人机。“特别是大四的时候,我们只用了两周就做出来一架小飞机飞到了天上,让我感觉离祖国的蓝天越来越近。”薛天宇说,“关键是我对这件事感兴趣,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

媒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11/20/content_144741_19060747.htm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