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似冰冷的算法遇上温润的大提琴,当严谨的科研思维碰撞澎湃的艺术激情,成长在北航的“沃土”中,科技与人文不再是平行的轨道,而是奏响和谐共鸣的交响乐章。她,聚焦AI领域研究,为人机交互赋予“温度”,硕士期间以一作发表3篇学术论文,曾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3届北航优秀毕业生;她,担任北航学生交响乐团大提琴声部长,在琴声里构建科研之外的“第二宇宙”,获北京市大学生艺术节金奖、大学生全国艺术展演活动全国一等奖。她就是北航经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文菁。

科研探索:为AI注入人文温度
“技术如何改变人类工作与生活?如何更好地将技术融入人类社会?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科研生涯中,杨文菁始终关注一个核心命题:如何让AI真正理解并回应人类需求。
本科期间,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的学生,得益于学院前瞻性的交叉学科培养模式、丰富多元的课程与实践项目体系,杨文菁不仅锻炼了编程与数据分析能力,更深入思考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意涵。这些学术积淀让她在迈入研究生阶段时,将目光坚定地投向了人工智能与组织管理的交叉赛道。

“当算法被赋予目的,它就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成为能在复杂世界中导航的实体。AI Agent(智能体)的涌现正深刻地重塑着人机交互的本质,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项关乎价值观与伦理的重要议题。”杨文菁说。
“在学术道路的探索上,我有幸得到解蕴慧老师与武欣老师的指导”,杨文菁说,两位导师不仅在组织行为学领域为她构建了坚实的理论根基、培养了她的学术兴趣与研究素养,更为她搭建起极具启发性的学术空间,鼓励她自由探索感兴趣的前沿话题。这份知遇之恩,于杨文菁而言,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份底气。
通过不懈努力,杨文菁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深入研究了机器人设计、以及其对用户体验与员工的影响。这些研究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藩篱,为业界提供了设计与选择机器人的实证依据。同时,杨文菁还有多篇聚焦于AI或机器人对人类的影响、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的论文在研或在投。

相关发表论文
作为一名专业型硕士,杨文菁始终关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2024年,她参与课题组与酒店行业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研究支持。同时,她还积极协助老师的教学工作,多次担任《组织行为学》课程助教,并为MBA同学分享使用AI提高科研效率。

为MBA同学分享使用AI提高科研效率
本科期间,杨文菁还参与了北航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她所兼具的“技术+人文”交叉视角发挥了作用。在王巍老师的指导下,她与张子言一同参与了情感模型的设计,负责机器人情感模型的数学开发工作。当她们设计的情感模型成功搭载于商业机器人“小胖”系统上,并收获用户的真实好评时,杨文菁深切体会到科研与现实应用交融的价值。这一项目也获得了第32届“冯如杯”制作组二等奖。这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体验,坚定了她继续探索的决心。

开发的机器人情感模型示意图
艺术滋养:在音符中雕刻生命维度
自2019年与北航学生交响乐团相遇,那些与伙伴们一同排练、登台的日子,便是她科研生活之外,最温暖鲜亮的时光。“科研之外,大提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北航学生交响乐团担任大提琴声部长期间,音乐舞台是杨文菁科研之外的“第二宇宙”,她用科研解构AI,用音乐引燃灵感。
这份热爱缔造了她耀眼的足迹:2021年获得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金奖、同年获得全国第六届⼤学⽣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024年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一等奖,同年11月参加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获金奖闭幕式演出。

与朋友们的五重奏演出
期间,杨文菁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国庆75周年首都机场快闪活动、“协手同航”公益快闪等多场活动。“每次演出,都是对自我的超越,也是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当琴弓拉过琴弦,那一刻的专注与投入,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谈及自己参加公益活动的最大感受,杨文菁动情地说道。

代表北航学生艺术团前往协和演出

“首览文华,礼赞中国”公益快闪活动
跨界共生:在共振中寻找未来答案
“科研和艺术在我的生活中相互滋养。”科研教会杨文菁严谨和逻辑,艺术则滋养她的创造力与感受力。正是这种平衡,让杨文菁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既能理性分析,又能跳出思维定式。

央视“领航”节目出境
杨文菁也一直相信,无论是研究一个问题,还是练习一首乐曲,都需要那份坚持不懈的专注和热情。每一次论文的反复修改,就像每一次乐曲的反复练习,都在塑造着更好的自己。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众多可能性中,找到真正打动自己的方向并坚定前行,这份初心比完美更为珍贵。”杨文菁这样总结在北航的求学之路。面向未来,她将继续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素材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审核:李建伟)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