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7月18日电(航宣)“学院持续加强学生与导师匹配度研判,完善学生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加大师生反馈整改的快速响应,全面提高导学关系质量,努力营造学院不断涌现‘大先生’的氛围。”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少萍在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中谈到。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广泛调研,对照“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查找问题,聚焦导学关系建设开展整改整治,取得了较为突出的阶段性成效。
深化认识示范引领 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高度重视导师队伍建设,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导学关系建设对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
学院现有研究生导师174人,涌现出中国第一架无人机“北京五号”总设计师、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文传源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优秀导师焦宗夏教授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培养了大批国家级人才的郭雷教授等育人榜样,在导师中形成了示范引领。
全院上下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导学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导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研究导学关系建设的策略与实施方案,定期专题研究超长年限博士生问题和导学关系矛盾问题,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切实推进问题整改解决,确保每一项措施落实到位。

细化职责 加强培训 努力构建和谐导学氛围
学院修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导师通过组会和面对面与研究生交流每月至少1-2次,教师党支部和基层教学组织严格把关,随时反馈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学院将导学关系的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将导学矛盾、更换导师频繁等情况纳入导师岗位考核,确保导师的责任落实。
为退休导师的学生全覆盖配备学术能力强、师德师风好的副导师,彻底消除学生指导盲区。推进和做实导师与学生双向评价机制,促进导师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改进,提升其对学生的引导能力和责任意识。
基于学习日,开展新晋导师培训指导、全员导师政策文件宣贯、优秀导师经验分享、师德师风专题演讲和党纪学习专题教育等。定期举行驭远沙龙,纾解导师压力,前置师生适配研判,邀请立德树人奖获得者分享经验,构建和谐导学关系氛围。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院及基层教学组织开展导师培训近10次,重点加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意识,用身边导学矛盾实例教育导师履职尽责,使导师对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健全机制 从严监督 全方位保障学生权益
学院加强对学生权益的宣传和保障,确保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反馈。在学生中建立了“有事找导员”机制,构建了“学生-辅导员-副书记-党政联席会”的快速上报通道,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部署。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学院还全方位强化保障机制——对院外导师学生和异地研究院的学生,构建校院联动机制,建立导师和学生向学院双向反馈机制;对毕业困难等学生,建立“一人一策”“一人一组”帮扶机制,构建绿色通道,班子成员主动作为扛起毕业困难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公里职责。
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导师实际情况、学生态度和心理情况以及家校沟通情况构建不同小组,其中对学业问题小组,学院研究生副院长、学院副书记担任双组长;对心理问题小组学院副书记和党委书记担任双组长,对将达超长年限前一年且毕业确实困难的学生,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亲自帮扶,汇聚合力帮助所有研究生顺利毕业。通过“一对一”钉钉子彻底解决了学院超长年限博士生问题,应开题未开题博士生实现清零,极大提升了学生的满意度。
为确保各项整改举措落地落实落细,学院增强监督和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和班子成员接待日等形式,确保导学问题能够被快速发现和解决。学院纪检委员会定期对导学关系的整改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并对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形成长效机制。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供稿)
(审核:王少萍)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