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书记在沈元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6-04-29 / 点击数:


尊敬的张应先老师、各位前辈、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纪念沈元院士诞辰100周年,请允许我代表北航全体师生向沈元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缅怀,并向前来参加纪念活动的各位嘉宾、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刚才,我校的建校元老、老领导、校友代表、沈元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单位代表、师生代表和家人,从不同角度追忆了先生的风采,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沈元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作为北航事业的传承者和后来人,我们感恩于老校长为国家、为北航所做的贡献,今天我们举办这个纪念活动,正是为了追忆先贤风范、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以沈元先生为代表的北航精神。我还和徐校长商量,为了更好地以沈元先生的事迹和精神教育和激励广大北航学子,我们想把北航学子的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命名为“沈元奖章”,近期就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在学生系统,后续还会以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

沈元先生是一位激扬的创业家。他为北航创立、巩固、发展奋斗了五十余载,做出了卓越贡献。1952年经过全国院系调整,北京航空学院承载着国人振兴航空事业的梦想而成立,36岁的沈元先生被任命为副院长(当时没有院长,首任院长武光是1954年到的学校)。建校初期,从校址选择、基建计划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师资培养,无一不倾注着先生的汗水。沈元先生和各位创校元老筚路蓝缕,白手起家,激荡青春,北京西北郊区萧索的柏彦庄上,铺就了新中国航空航天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先生题写的“艰苦朴素,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十六字校风石,至今仍矗立在北航东校门,遒劲有力的笔触也展现出北航老一辈创业者的坚毅。

沈元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沈元先生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了不凡的科研能力,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留学期间,沈元先生提出要“两年拿到博士学位”,这个大胆的设想让他的导师都有些惊讶,但是刻苦钻研的他当真完成了这个任务。北航建校后,沈元先生亲自指导开展超音速风洞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1980年成为北航首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更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我国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工程学书写了绚丽的篇章。

沈元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沈元先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他所讲述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年轻的陈景润心里种下了一颗兴趣的种子,激励着这位日后名扬四海的中国数学家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31岁时,沈元先生就被评为教授,先生不仅重视学生培养,也重视教师培养和学校建设。他所培养的学生不乏航空航天领域的国家栋梁,在他的领导下,北航名师迭出,以我们北航人熟知的“三位高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为炳、高镇同、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高歌——为代表,一批北航精英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沈元先生的支持与指导。

沈元先生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沈元先生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脱胎漆器世家,家风严明,厚制器质,无偷无减。这个祖传的作风也影响到沈元先生,作为一名坚定不移的共产党员,他对党绝对忠诚,严格自我要求,做事一丝不苟,无论作为一名老师、学者还是领导者,沈元先生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

沈元先生的一生,是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一生,是敢于担当、不断开拓的一生,是克己奉公、坦荡磊落的一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12年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我们要学习先生的赤心报国和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从学生时代起,沈元先生就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三次顶住压力,宁愿放弃进入航空委员会的机会,也拒不加入国民党;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艰苦生活,抗战胜利前后在异国他乡的孤身钻研,都没有冲淡他“航空救国、航空报国”的爱国热血;博士毕业后,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中国航空事业;文化革命的十年动乱,先生受到冲击,但是党的长期培养教育使他保持了坚定的信念,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相信党和群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困苦,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以国家大局为重,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沈元先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系国家、维护大局,展现了仁者的人生境界。

我们要学习先生的战略视野和抢抓机遇的办学观念。沈元先生始终站在时代的浪端,积极把握国际研究前沿形势,主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调整学校建设发展方向,他投射出的,是一位创业者的光辉,也是一位战略家的高瞻远瞩。1956年,沈元先生参与制定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他预见到宇航事业和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随后,北航在国内最早建立导弹系,培养我国第一批火箭导弹专业学生。他较早地注意到电子计算机将会对整个工业包括航空航天工业起革命性的作用,50年末他就选派教师到中科院计算技术所进修,1975年,沈元先生亲自主持为北航从国外引进了Felix-256第三代中型电子计算机,设立计算机软件专业,为北航日后的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积极鼓励组织可靠性研究,这对推动航空工程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对中国航空产品可靠性设计及国产飞机延寿的改进,对可靠性学科理论在中国传播发展,都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要学习先生的开拓创新和唯实致真的治学精神。作为科研工作者,沈元先生一生不断学习,勤奋钻研,那些科研中留下的汗水所浇灌的,是一位科学家的执着,也是一位勇者的无畏。沈元先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电子计算机还未问世,他用手摇计算机,进行大量繁杂的计算,付出艰苦的劳动,做出了博士论文《大马赫数下绕圆柱的可压缩流动的理论探讨》,推动了当时航空科学在高亚音速领域内的发展,受到了国内外航空界的广泛关注。1958年起,沈元先生具体领导、筹划组织在北航自行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中型的超音速风洞,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试制工作,填补了我国当时很多领域的空白。

我们要学习先生的开放办学和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在北航建校之初,沈元先生主管教学科研工作,亲自领导师资培养,组织大批青年教师向苏联专家学习。先生积极倡导同国外大学、研究机构、航空航天企业的国际交流。1973年学校开始聘请英国专家为名誉教授,开展双边参观讲学、学术交流,增派进修教师,为改革开放及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树人树木根基固,能文能武知识真”,先生也一贯强调“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沈元先生历来主张将北航建设成开放型的、既能面向世界又能培养出第一流航空航天人才的教育基地。

各位前辈,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沈元先生的精神和境界,智识和贡献,闪耀着老一辈科学家、教育家的光辉风采,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当前学校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们要结合沈元先生诞辰纪念活动,学习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学校事业的热爱。

——在“两学一做”中以沈元先生为标杆,忠诚理想、爱国奉献,永葆政治本色,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每一位党员都要学习沈元先生,象沈元先生那样,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清风正气,永远对党忠诚;象沈元先生那样,遵守党的纪律,立足本职岗位,勤勉工作,努力奉献;象沈元先生那样,强化宗旨观念,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担当作为,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

——在“两学一做”中以沈元先生为榜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践行空天报国,做一流大学事业的建设者。要从世界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大局大势出发,准确研判新时期新形势下“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谋划学校、学院发展方向、建设目标与发展路径,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方向建学科,围绕学科聚人才,依靠人才强教学,抓好教学育英才,培育英才助科研,扎实推进学校一流大学建设。

——在“两学一做”中以沈元先生为楷模,强化担当、迎难而上,持续奋发有为,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学校实施综合改革,就是为了以推进教学科研转型,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我们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每一位北航人要以高度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学习沈元先生,拿出创新创业的激情和勇气,强化工作中的狠抓落实、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做好“十三五”规划开局,推动学校发展转型提质。

各位前辈、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以沈元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先贤开创的事业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先辈们孜孜以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真。北航人要传承先辈们空天报国之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为加快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