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头版2025年9月19日(记者张欣)报道:在这里,眺望星辰大海——探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感悟空天报国情怀本报记者张欣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陈列的飞机鸟瞰图。本报见习记者刘丞摄“‘北京一号’的诞生,是一个时代的奇迹。”在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内,望着该校师生于1958年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首席专家韩国军声音微微发颤,眼中不时泛起泪光。感动,不止于“北京...
新京报客户端2025年9月18日(记者刘洋)报道:从驰骋赛场到支教西藏,北航研究生刘安地把体育火种播撒到高原“难忘、怀念。”回想起过去一年在西藏的支教生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安地沉默良久后说道。他是北航高水平羽毛球队的一员,在本科期间曾带领球队多次捍卫骄人的团体战绩,作为北航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他也为西藏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运动精神。率队拿下骄人战绩,将竞技精神...
创新创业中关村2025年9月18日报道:IASP首设B2B链接,国际科技创新在此“牵手”9月17日,北航科技园变成了一座微缩的“地球村”,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系列活动——“地平线项目B2B链接中国”在此拉开帷幕。这是IASP世界大会首次设置企业间技术对接交流活动,依托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北航科技园的产学研平台优势,活动为中外企业搭建了“从技术到合作”的面对面“快车道”,助力...
《光明日报》2025年9月17日【校馆弦歌】栏目(记者周世祥王鲁婧)报道:在这里,一睹“长空利剑”雄姿!“来北京研学,没想到还能遇到桂海潮教授。”9月11日,青岛五十八中学生崔中睿在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里,看到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该校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正在为学生讲解一件航天服里究竟藏着哪些“黑科技”。“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系统学习航空航天知识就是在这个馆,当时还是室外露天的,对...
《新京报》2025年9月16日整版(新京报记者刘洋)报道:博物馆成育人基地,院士刘大响、航天员桂海潮在北航博物馆开讲“航天大思政”在博物馆开课成为精品课、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展示红色基因的传承、“写在祖国蓝天上的论文”,传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科技成果……9月11日下午,在“校馆弦歌”专题活动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成为各媒体关注的“主角”。当日,北航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