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发展巡礼】英才培养篇:多维度搭建育人平台,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 2016-11-21 / 点击数:

编者按: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第十六次党代会,自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贯彻“1-3-4-6-2-1”发展战略,即学校总体水平稳居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前列,实施“三合战略”,实现“四个突破”,实施“六项计划、两大工程、一个行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十六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展示学校、学院自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发展成就与辉煌成绩,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发展巡礼】英才培养篇

多维度搭建育人平台,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北航共青团在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打造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文化育人第三课堂,构建和完善了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和学生团体等多维度育人平台,逐渐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重点、以个性为特色的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体系,在学校培养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等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加强思想引领,建设基层组织活力提升平台

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蓄水池”。自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校团委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以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四爱”教育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志愿行,共筑中国梦”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使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通过开展青年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提升、习惯养成、意志磨练、体质增强、健康成长;通过建立“青年北航”、“青年沙航”等微信公众号,抓好移动互联时代的思想引领工作,构建“互联网+思想引领”工作格局;通过评选北航“五四奖章”、“大学生自强之星”, 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力团支部”等活动,强化榜样育人实效,引领校园青春好风尚。

构建团学骨干培养生态圈。校团委通过新生团支部书记培训班、青春训练营、青年马克思主义团学骨干培养学校,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大家提供增长才干、丰富经验、拓宽思路、增进友谊的教育和活动平台,构建跨越各个学院、各类团学组织的信息共享、智慧共生、成长共赢的团学骨干培养生态圈。

倡导科技创新,拓宽成长成才服务平台

创新创业成为北航学子的“新名片”。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获批工信部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北京市示范创业实践基地。校团委以学科交叉和国际化为突破口,积极推动实现“冯如杯”竞赛的转型,2011年“冯如杯”竞赛首次实行一杯双赛制度,2012年首次推行一杯三赛制度。2016年共有5216人次参加“冯如杯”竞赛,参加冯如杯成了每名北航学子的“必修课”。建成了创业实验室和学生创业中心,连续举办大学生暑期创业训练营,形成了“全覆盖”创业课程体系、“全链型”创业实践体系、“全方位”成果转化孵化的创新创业格局。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国内外最高水平航空模型大赛及各类竞赛中连获佳绩,是唯一连续14届在“挑战杯”竞赛中捧得“优胜杯”的高校。2015年“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获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并摘得冠军,在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两项,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五项金奖一项银奖。

促进科技项目向创业项目孵化。学校响应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统筹资源,突破瓶颈,建设了443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其中1900平方米位于新落成的致真大厦中,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学生创业团队进驻,孵化了一批成功的创业项目,培养了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立足于用机器人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可以科技”、致力于打造新一代农用无人机的北京浩恒征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和轻量化零部件供应商的“航空航天与汽车智能装备”团队等已初具规模。毕业学生中涌现出许泽玮、唐彬森、李琛、杨健勃、程鹏志等一批创业精英。

弘扬大学精神,加强文艺普及教育平台

构建三个课堂艺术教育大格局。提升第一课堂的深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学校现有本校和外聘艺术指导教师40余人,开设艺术类必修和选修课程118门,与学院路教学共同体共享35门课程。增加第二课堂的维度,立体式夯实三全育人基础。北航“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包括器乐专场、艺术类作品专场、个唱专场、合唱专场、舞蹈专场以及综艺专场等,每届覆盖人数约8000人次,“相约”系列广场音乐会、毕业生晚会、新生晚会、“筑梦”演出季,做到了艺术活动贯穿全年。现有以舞蹈团、行进管乐团、交响乐团三个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为代表的高水平学生艺术团10个,古典爱乐社、阿卡贝拉等艺术类学生社团28个,覆盖学生群体3000余人,各类学生艺术团体创作出《Jubilate deo》、《嘿!你好吗?!》、《追梦者》、《西府海棠》等经典节目。每年举办及参加 “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国家大剧院”等艺术类交流活动百余场。拓展第三课堂的广度,提升艺术教育的品味和质量。学校现已形成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和艺术教育基础,有晨兴音乐厅、体育馆、艺术馆、晨兴剧场、沙河文体综合馆、艺文空间、小型音乐工作室等主要的艺术教育活动场地近3万平方米。近三年,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直接投入超过400万元,争取国家支持经费超过2000万,在历年的艺术比赛中各学生艺术团和艺术类社团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百余项,其中交响乐团、舞蹈团和管乐团分别获得全国第三届、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2012年成功举办“北航人”6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生动地再现了北航从创校之初到如今的光辉历程以及北航人对母校的无限热爱,既是一部美轮美奂的舞台巨作,同时也是一台充满了感动、奋进的盛会。当晚有近万人在现场或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观看了演出,获得广大师生校友的一致好评。

空天文化经典弘扬核心价值。以弘扬空天文化为己任,创作了一批反映航空航天精神的艺术作品百余项,在继承经典剧目《红旗颂》、《飞天之梦》的同时,还创作了《马兰盛开的地方》等新的经典空天题材文艺作品,实现了我校以文化艺术锻造空天文化的理想。2 013年,我校师生以航空英模罗阳校友为原型,精心排演了大型原创音乐剧《罗阳》,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成为新生入学第一课,至今共演出33场次,覆盖观众6万余人次,每一场都引起了观众热烈的反响,并被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关注报道,音乐剧《罗阳》培养了北航学子的航空航天情怀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理想。

完善工作体系,创新社会实践育人平台

实现社会实践常态化。在“三年、三类、三层次”递进式、系统化的社会实践平台体系基础上,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将社会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充分运用书本知识、加深对理论问题的思考探究的勤学过程;磨练意志、砥砺品行、传承大爱的修德过程;踏入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辨析社会问题及自身成长困惑的明辨过程;知行合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运用知识、智慧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笃实过程。2014年以来,共组织1500余支社会实践队,13000 余人次参与到集中组队的社会实践中来,围绕时代主题、社会热点、师生关切,策划组织了“走进空天企业,感悟工匠精神” 、“传承长征精神,追寻红色足迹”、“谋划未来,自主创业” 、“走近互联网+,了解产业融合”、“探究教育改革,助推公平发展”、“深入农村基层,助力精准扶贫”、“关注医疗改革,调研卫生现状”、“寻文化历史,访美丽乡村”、“青春伴夕阳”等社会实践专题。

提升社会实践影响力。近5年,学校连续被评为“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先进单位”,每年有10支左右的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2016年,共有6支社会实践团队获评“青年服务国家北京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百强团队”, 2016年,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西窗共剪”暑期社会实践队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为导向,队员们在中阳县走访了国家级剪纸传承人,提高了专业技能,丰富了文化知识。荣获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弘扬志愿精神,搭建责任担当培育平台

优化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志愿服务精神是培养学生大爱精神的重要途径,是一流拔尖创新人才责任担当的重要体现。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以依托“志愿北京”志愿服务平台一个平台,本科生“蓝天志愿者协会”和研究生“星空志愿者协会”作为两个抓手,校团委志愿工作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志愿者联合会、各院系志愿服务队及公益类社团三级动员为工作机制。发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志愿北京”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及志愿服务时长认定细则(试行)》,完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强化志愿服务时长审核机制,为志愿服务机制健康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发扬志愿服务人生态度。校团委先后组织14批研究生支教团,140人赴新疆、宁夏、西藏、山西支教,《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我校学生在新疆支教的感人事迹。自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我校志愿者先后优质服务于学校2012年60周年校庆文艺晚会、2013年北京园博会、2014年APEC会议、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多项重要活动。其中APEC会议期间,组织招募并培训来自全校17个学院、38个专业100名志愿者,于10月31日至11月13日完成机场交通信息咨询、随车引导等服务工作,完成值守“国门第一站”的任务,圆满完成了APEC领导会议周志愿服务工作。自2012年志愿北京平台启用以来,我校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4900余人,记载志愿服务时长102197小时。2016年启动“V蓝·北航”全员志愿者行动计划,志愿服务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优化整合资源,打造国际视野开拓平台

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校团委于2013年成立了北航学生对外交流合作中心,着力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先后参与组织京港澳台夏令营、日本夏令营、香港领袖生计划等活动,至今共接待国际师生一千多人,选拔派出学生36人,组织中国志愿者354人,留学生志愿者73人,吸引我校师生1500余人次参与。主办孔子学院奖学金交流会等活动,组织5个优秀社团12名优秀学生与43名孔子学院留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为学生国际交流、社团国际化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校园国际文化节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共有来自五大洲3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参与,展示了各国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共吸引全校千余名师生参与,提升了校园国际文化氛围。为塑造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国际性学生竞赛,我校自2013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国际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ICDIC)。着力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截至2016年,共邀请近 200名海外及港澳台学生与我校150余名学生同台竞技,互相交流,碰撞思想,累计形成68篇科研报告,搭建了科技实践的国际化平台。

拓展国际化文化交流。学校各类艺术团体多次受到上级单位委派出访交流,学生艺术团两次代表中国参加法兰克福多元文化节活动;北航学生行进管乐团于2014年7月赴德国拉斯泰德参加第59届“拉斯泰德国际音乐节”,凭借曲目《梁祝》一举夺得欧洲公开赛表演组冠军以及总冠军两项桂冠;北航学生民乐团于2016年赴日本参加首届“华乐国际观摩展演”并获得金奖。北航学子在与当地大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在当地进行传播。

繁荣学生组织,构建“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新平台

以服务为本质,积极团结和凝聚广大同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生命线,一切为了同学、一切代表同学、一切服务同学、一切依靠同学。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成功举行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会成为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二届主席团单位。首次组织学生提案大赛,积极为学校在后勤管理、教学改革、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建言献策;连续举办“我爱我师”评选活动,在校园内树立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女生节”、“校庆嘉年华”、“体育文化节”等特色活动的举办,也不断充实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以兴趣为链接,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北航学生社团以兴趣为链接,凭借广大同学的自愿性、活动的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已经成为学校博雅教育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重要载体之一。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类学生社团从规模、质量、类别取得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共有学生社团157个,其中科技类22个,人文类34个,体育类42个,艺术类28个,实践类31个,覆盖学生8306人次,本科生比例的50%。涌现出如“阿卡贝拉清唱社”、“凌峰社”、“钢琴协会”等一批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社团,形成了如“毕业生钢琴音乐会”、“天笑相声大会”、“话剧专场”等品牌性活动,也推出了如《北航·南山南》等具有极大正能量的网络宣传作品。

展望未来,北航团学系统将围绕“立德树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升大视野、构建大格局、抓实大举措、打造大成果,继续服务好学校领军领导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成才,为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