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第十六次党代会,自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贯彻“1-3-4-6-2-1”发展战略,即学校总体水平稳居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前列,实施“三合战略”,实现“四个突破”,实施“六项计划、两大工程、一个行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十六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展示学校、学院自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发展成就与辉煌成绩,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党代会·发展巡礼】国际合作篇
全面实施“UPS”计划 国际化水平不断攀升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密围绕建设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坚持“面向全球,定位高端,深化合作,引领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实施“UPS战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 国际合作内涵不断深化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不断加强与国际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学校已与全球185所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和跨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T.I.M.E.联盟”、“中欧精英大学联盟”等6个国际大学联盟及学术组织,成立了中加社会科学中心、北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育科技中心、黑格尔北京研究院、费尔北京研究院等41个国际联合教育、科研机构。
2014年,学校首个海外联络处—北航驻欧洲联络处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成立;学校设立“北航学院国际评估支持计划”、“北航学院全球合作伙伴建设计划”、“北航学科双边合作研讨会资助计划”三大学院国际化建设计划,有效促进学院、学科国际合作;举办了“北航全球伙伴日”、“欧洲北航周”、“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暨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诺贝尔奖得主校园行”、“北航大讲堂—大使进北航”等一系列大型高水平国际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化北航”校园文化的缔造。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际交流成果显著。2015年,学校接待境外来访3305人次,师生短期出国出境4017人次,签署合作协议52份,留学生总人数1903,较2009年分别增长82.7%、249%、246.7%和101%。五年来,在中外科技、文化和思想的交流吸纳与碰撞融会中,北航国际化氛围日渐浓厚,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国际化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提升学生海外经历 发展国际学生教育 打造北航全球校园(Global Campus)
学校积极打造“北航Global Campus”,大力实施“远航计划”、“国际暑期学校计划”,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建立并开展131个学生交换项目及双学位项目,其中52个学生交换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立项支持,每年为北航学生提供203个全额奖学金公派留学名额,位列全国第二。2015年,通过交换项目和双学位项目派出学生323人,通过国际暑期学校项目派出学生659人,全校学生因公出国出境共2419人次,比2009年增长了255.7%,学生海外经历得到显著提升。
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学校推行“长城行动计划(2012-2016)”,本科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重要工作之一。2011年以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契机,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体现国际化和学科交叉理念,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的研究生课程体系。2012年设立“国际前沿课程引智计划”,每年支持开设研究生引智课程25门。
学校全力推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每年派出约120人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接受联合培养,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十位。设立“研究生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资助项目”、“博士生国外短期访学计划”、“研究生国际化学术论坛”等,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化建设成效显著。
国际学生规模、生源质量、培养层次、教育水平均取得突破,进入全国高校前列。2015年在校国际学生达1903人,来自90余个国家,其中学历生占总数的56%。率先在全国实现留学研究生课程全部英文授课,开设5个本科英文授课专业,英文授课达251门,4门课程获批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9本英文教材正式出版。与日本东京工学院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获批建设“空间技术应用”硕士二级学科,累计招收7届学生120余人,获批设立“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技术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 (世界第六个,中国唯一)、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中国中心”和“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
引育国际高端人才 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国际化人才引育模式初显成效,师资队伍国际化队伍持续提升。学校发布《人才行动计划白皮书》,实施“蓝天人才行动计划(二期)”,成立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吸引了一批海内外杰出人才,学术特区和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初露端倪。拥有“卓越百人”78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801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0.1%,鼓励教师出国出境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2015年因公出国境教师达到1598人次,比2009年增长240%。
学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建设“航空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等6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7个“北航学科引智平台”,形成了稳固的、可持续发展的北航“金字塔式”引进国外智力格局,居全国高校最前列。每年聘请500余名外国专家到校短期工作,与我校教师开展一对一合作。引智工作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利途径,各类引智项目平均每年开设课程及讲座300余门次。引智工作也成为提升科研水平、孵化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有效手段。2014年“月宫一号”入选“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名列第三。2015年获批“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建设国际通用工程师学院。
对标国际学术前沿 推进国际科技合作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断增长,共获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9项。共建成国际合作基地29个,其中科技部3个(“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研究中心”、“空天生物技术与医学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先进航空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家外专局5个(“航空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创新引智基地”、“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引智基地”)、工信部1个(“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北京市13个、校级基地7个。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