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第十六次党代会,自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始终贯彻“1-3-4-6-2-1”发展战略,即学校总体水平稳居国内一流高水平大学前列,实施“三合战略”,实现“四个突破”,实施“六项计划、两大工程、一个行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十六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全面总结展示学校、学院自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各项发展成就与辉煌成绩,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党代会·发展巡礼】师资建设篇
聚心、聚力、聚才——坚持人才强校、推进机制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坚持一流师资立校,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主动把握国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强化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坚持“世界标准、中国特色、北航风格”,发布《人才行动白皮书》,实施“蓝天人才行动计划”,大力构建人尽其才、竞争择优、绩效先导的制度机制,汇聚领军人才、培育创新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坚持高端引领,依托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聚集国际学术大师;坚持放眼未来,实施“卓越百人”计划,引育优秀青年人才;坚持服务国家,加强创新群体和新兴交叉创新团队建设;坚持以教师为中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构建“准聘长聘”制度,持续完善岗位聘任、学术评价、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机制,不断优化绩效激励政策。
对标世界一流、强化引育协同,着力推进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学校坚持世界标准,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人才队伍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增两院院士8人,在我校工作的两院院士达到22人;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著名科学家2人和发达国家院士8人;新增“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各层次人才16人;新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总数达到42人;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创新团队总数达到30个。院士、国家奖第一完成人等的高端人才(以人次统计)所占比例超过9%,居全国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放眼未来,大力引育优秀青年人才,着力实施卓越百人计划和卓越博士后计划,师资队伍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2009年以来,新增到岗的“卓越百人计划”海外优秀青年人才81人;新增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增北京市科技新星15人,总数达63人;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全额项目”199人,“青骨项目”146人,累计新增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的专任教师524人,具有1年以上海外学术经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1.54%。
学校坚持信念引领,始终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完成800余名新进教职工的岗前培训和井冈山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强化树立“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理想信念,坚守“北航人”的光荣与使命。充分发挥海外归国人才自身优势,推进成立人才讲习团、打造学术交流圈、组织特殊党课学习等“7?1工程”建设,努力成为主旋律的领唱团、大成果的创新池、育英才的先锋队。
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3876人,其中专任教师2114人。专任教师中,72.28%具有高级职称,82.45%具有博士学位,逐步形成高端引领、多元卓越、储备厚实的人才队伍体系。
瞄准学术前沿、构建人才特区,全力打造国际学术生态环境
学校坚持特区先行,创立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打破传统院系设置与学科划分局限,聚焦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探索构建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以学科交叉和人才汇聚双轮驱动的前沿科学研究新模式。确立了空天力学、先进信息科学与技术、先进材料与微纳制造、新能源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与现代医学五个当前重点研究领域,成立十余个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探索实施以重大科学问题为牵引的国际化人才汇聚与支持模式。建院4年来,汇聚和支持包括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海外院士在内的国际化优秀人才近150名,以北航为第一单位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等发表一批高水平学术论文;在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的人才队伍中,80%的青年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还包括多项重大重点项目,人才集聚和学术名片效应初显。
学校坚持机制创新,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国际学术评价机制,建立“全球竞聘、准聘长聘、绩效激励、合理流转”的人才人事制度;汇聚顶尖人才,引进世界级学术大师组建研究中心,引育国际拔尖青年才俊,结合国际化博士后制度,组建专兼结合、内外结合的国际化专职科研队伍;研究推进国际化学术规范与学术制度建设,通过学术会议、主题沙龙等学术研讨制度,打造开放、协作、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学科交叉和重大科学问题凝练,产生一大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原创成果。创新服务机制,通过支部共建,深化推进举办“北航青年人才发展学术沙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青年人才的榜样作用。以研究中心为桥梁,发挥海外引进人才的国际交流合作优势,促进海外引进人才对北航精神和价值理念的领会与融合。
创新工作思路、优化激励机制,持续完善人才人事服务体系
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并实践世界一流大学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和把握人才的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活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创新模式,培养和支持扎根讲台的名师和优秀一线教师;切实关爱教师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其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
一是持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依托试点学院探索实施以“准聘长聘”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研系列、研究系列和教学系列晋升、评聘、考核、激励和流转体系。坚持师资队伍质量优先、持续优化、择优选留的原则,参考国际一流大学“Tenure-track”机制的相关评议程序与标准,加强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人才选聘制度。探索建立教师分类管理与发展激励制度,建立了以学术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与竞争激励机制;突出业绩导向,强化升降机制,稳步开展岗位分级聘任工作,激发了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为人才培养配备了优秀师资。
二是大力推进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以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为突破口,逐步优化职务晋升评聘机制,加强对关键业绩(代表作等)的考察和引导,进一步加强学术论文质量、科研水平、行业影响力和国家级、省部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考察。构建并试行职称评审优青通道机制,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建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聘期学术交流与评价机制,强化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优化基于KPI的教师整体绩效奖励机制,围绕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加强学院整体绩效奖励的主体责任,将学校战略、学院发展、个人成长紧密结合,持续提升人才队伍运行效益。
三是有效加强服务保障能力。着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发展的软环境,制定并实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及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学术道德规范培训;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逐步健全教师维权机制,成立“校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及岗位聘任申诉委员会”,规范受理岗位聘任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申诉事项;举办“师德论坛”,表彰“师德标兵”,大力倡导“育人为上、学术为先、以人为本、有容乃大”的大学精神,努力营造“大爱”文化。初步建立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制定并出台《关于加强专职化研究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专职科研队伍总人数已超过700人,为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优势做出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北航正向着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迈进,创新发展、人才先行,学校人才人事工作必将持之以恒、积极进取,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党管人才、立足人才强校,树立识才、爱才、容才、用才和聚才的人才观,以事业和政策感召人,以交叉和协同培育人,以平台和机制用好人,不断提升人才人事工作水平,为北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孙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