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9月27日电(通讯员 支媛媛)9月24日晚19点,音乐剧《罗阳》迎来了它的第30场演出。3800余名新生刚刚结束了14天的军训,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的欣赏了这部精彩纷呈、催人奋进的音乐剧。党委副书记李军锋、音乐剧《罗阳》的总导演陈蔚、编剧钱晓天、作曲张巍、执行导演欧阳丹、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黄志高,还有历届演员的代表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并观看了演出。

演出开始前,举行了一个庄重、严肃的30场纪念仪式。仪式上,本场演出、首场演出的演员代表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参演音乐剧的感受,以及对于2017级新生的寄语。之后,以陈蔚导演为代表的主创团队表达了创作《罗阳》的初衷和体会,以及对于音乐剧的期许和美好祝愿!之后,军锋书记代表学校向演出30场的演员颁发了纪念证书!

仪式过后,音乐剧精彩上演。全体演员以饱满的情绪、细腻的演绎为全体新生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生动的演出引导同学们弘扬“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 的四爱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在场的所有同学“理想高远、胸怀寰宇、学识一流、致真唯实”。演出现场感动弥漫,场内多次响起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许多同学被剧情感染,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自2013年首演以来,音乐剧《罗阳》已成功演出29场,覆盖观众5万余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媒体对音乐剧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
相信在北航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将音乐剧《罗阳》继续演下去,将罗阳精神、北航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观众、演员感想:
昨天晚上观看了音乐剧《罗阳》。罗阳毕业于北航,担任歼-15的总负责人,在参加歼-15在辽宁号的起降试验训练的过程中因心力憔悴而突发心脏病,将生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演员们演的真的很好,将罗阳的坚韧卓绝、默默奉献表现得淋漓尽致。用总导演的话来说“罗阳,又活了”。罗阳喜欢和学校里那架北京一号对话,向他诉说自己那份纯粹干净的航空梦。如今我再度走过这架静默的飞机,仿佛能感到罗阳就出现在我身边,轻抚着机身,喃喃自语,让我几欲落泪。航空梦,航天梦,头顶的那一方蓝天,亦或是那一片星空,便是最好的见证和诠释。蓝天蓝,北航北,力耕园中葵胜少年,路修远,航空梦有归。
——士谔书院 曾子宸
2017.9.24罗阳第三十场,个人首场,落幕。有幸在第一次参演的时候就见到了主创团队的老艺术家们。当然,这些搭建起这样一个高水平音乐剧的团队老师好厉害,五六十岁的陈导仍然青春焕发。其实我更想在台下看,想切身感受这种震撼和力量。每次到最后的时候,都为航空人的信仰传承打动,甚至会感动到流泪,而靓靓也确实又考进了北航,继续书写祖国的航空历史。虽然只演了一场,但是我的感触和村民委员会主任说的一样,排出这部音乐剧就像设计制造飞机一样,有困难有矛盾,到最后“飞机起飞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希望我们可以传承下去这部音乐剧的精神。一致认为能影响到观众的戏才是好戏,戏剧本来就是人的一面镜子,不知道学弟学妹们看完,有多少人感动,有多少人不屑。但我至少,看到了未来航空航天人的影子,或者,精神引导。最后,希望这部戏,和他传达的精神,能在北航扎下根来。“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一个故事,一所学校,一群人。
——16级宇航学院 饰演罗阳的同事 薛舒文
音乐剧《罗阳》在这部剧中不仅对我们这位优秀的校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深刻感受到了一个航空人的使命与担当。作为一个北航人,或许我们最后不会踏上罗阳的这条路。但是他在航空航天事业遭受困境时,依然决定留在沈飞的那种坚守;在心脏已然支持不住,却仍然在现场指挥着歼-15首飞的那种坚毅,值得我们每一个北航人学习与铭记。
——守锷书院 张清泽 17级
终于看完了久闻大名的音乐剧《罗阳》,惊艳,感动。
近乎完美的唱段完成度,精准到位的台词、肢体动作 ,精致的舞美,他们让音乐剧可看好看,为学长学姐的演绎、主创团队的创作点赞!
故事背后的罗阳精神、北航精神,振奋人心,令人感动。虽说身在北航,但信息专业的我无非是电子计算机软件三选一了,今后很可能不会从事航空航天方面的工作,但罗阳的精神——恪尽职守、矢志不渝、忠贞报国,是每一个北航人都应保有的。更重要的是,看过《罗阳》,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享受的和平安宁便捷,是一群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们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对无名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士谔书院 赵梁煊 17级
编辑: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