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0月17日电(通讯员 王章玮)仰望星空,知宇宙之浩渺;脚踏实地,行青年之使命。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共青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委员会以“新时代,新青年,新作为”为主题,共策划了“重温改革开放奋斗路”“助力乡村振兴新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新辉煌”“感悟空天报国北航魂”“探索基础教育新航向”“播撒薪火相传空天梦”等六大实践方向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四个伟大精神”,促进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全校共有564支团队积极申报立项,4635人踊跃报名参与。在指导单位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双重指导下,同学们结合自身特点,通过跨年级、跨专业等方式多样化组队,纷纷在这个暑假踏上征程,共历时65天,前往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以及英国、俄罗斯、美国、日本等8个海外国家,出色完成了实践任务。
白洋淀里挥洒青春汗水
青海湖上汲取奋斗力量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更是青春的永恒主题。暑假期间,同学们组成一支支社会实践队,重走改革开放之路,领悟奋斗精神。
正值雄安新区成立一周年,今年暑假,“芦苇荡白洋,雄安望京华”实践队的同学们走进雄安新区,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面实地调研位于新区中心的白洋淀水污染治理问题。在走访环保部门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新区成立以来的各种环保举措:“引黄入淀”工程、散乱污企业整治、纳污坑塘治理专项行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白洋淀的水域环境;而在走访当地村镇时,同学们又看到了如今环保工作的难处。散乱污企业的整治行动在关停了绝大多数污染企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当地百姓就业难、难就业等社会问题。为了呼吁人们投身白洋淀的环境治理中,同学们在当地发放环保宣传单,手工制作环保标语牌,以青年身份,行青年作为,发青年之声,为雄安这座年轻的新城增添一抹属于青年人的亮色!

而在遥远的祖国西部、美丽的青海湖边,另一支实践队的同学们同样在行动着。今年八月,“问渠”实践队登陆青藏高原,探寻3000米海拔上国企的奋斗之路以及企业家们的感人故事。同学们走进当地高校,与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李院长交流座谈,明确西北奋斗大框架;深入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追索改革路上的艰辛苦楚。一代代创业者投身于此,热爱于此,这不仅是企业的改革发展历程,更是每一位企业家终其一生的奋斗坚守。从“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荒凉到栋栋庞然大物屹立西北,他们用时间、汗水和情怀浇灌了一方土地,扛起了西北企业家们的大旗。同时,实践队的同学们又前往青海电力公司进行成果宣讲,从那些年淡出人们视线的故事讲起,四十年历练浮沉,企业家精神历久弥新。且闻道,改革开放天地宽,砥砺奋进正当时。


一片赤心疗愈贫困
四赴苗乡展望未来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暑假,我校多支实践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了解农业,在实践中学习“1号文件”,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
隶属于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分团委的“赤脚红心”实践队致力于“乡村振兴视角下家庭医生对病贫群体的全过程作用及可行性优化的调查”。实践主题以“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医疗扶贫”中的乡村家庭医生为切入点,关注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村贫困群体息息相关的乡村医疗现状。在去年的实践中,赫采同学在看到因病致贫的村民清贫的生活后,决定带给更多人以生的希望。于是,她在今年5月成功捐献了珍贵的造血干细胞,并于暑假再次踏上探望病贫户的道路。在实地调查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践队完成了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实践报告,对乡村振兴视角下家庭医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工作提出了大学生的看法;制作了纪录视频、图集和一些适于农村公共卫生宣传的用品,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乡村医疗卫生现状的关注。


心怀醉美乡土情怀,书写苗乡诗意未来。“醉美苗乡”实践队已连续四次调研精准扶贫发源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致力于总结该地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新模式,也见证了该地从精准扶贫过渡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今年暑期,同学们结合支队在宁夏泾源的调研成果,总结了“非遗+扶贫”及“旅游扶贫”模式,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复兴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调研期间,实践队全面关注着各类扶贫主体,有发改局、扶贫办等政府部门,有具备责任担当的当地企业,有扶贫队员、退休老支书等基层干部,还有公益组织中的扶贫创客以及返乡绣娘、脱贫群众。“只有真正地深入基层,到达一线,我们才能够看到隐藏在政策、文件、报道之下的乡土现实。”采访过各类扶贫主体后,实践队的同学们如是说道。


西咸新区筑梦浩荡丝路
小微企业奏响奋进强音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开拓了中国-世界的“双向互动”的伟大历程。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小微企业的投融资状况,“丝路新企·西咸故事”实践队继承传统,开拓新风,紧随数字丝绸之路的潮流之势,于今年暑期西赴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进行调研。大道至简,筑梦为实。在西部创新港,实践队同学们走进国际化科技高地,感受智慧学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长信科技产业园,实践队同学们深感青年学生的时代使命,“苦其心志”成大志,“劳其筋骨”走基层;在秦汉·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实践队同学们因其承载的浓厚历史底蕴而驻足停留,倍感肩头传承中华文明责任的重大;在西咸新区管委会,实践队同学们体悟到新时代下北航学子的国家使命和责任担当;在西部云谷,实践队同学们更坚定了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的理想信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虽然我们的西咸之行暂告一个段落。但‘领航·一带一路’之声将经久不息、历久弥新。作为北航青年,我们将坚定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用脚步丈量青春、用青春书写历史,饱含人文关怀,满怀赤子之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让丝路上的友好交往事业薪火相传。”谈及这次实践感受,实践队同学们深情地说。


胸怀寰宇方显空天报国志
致真唯实可得大国工匠心
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北航的精神就是“空天报国,敢为人先”。暑假期间,同学们纷纷走进全国各地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寻访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坚守的北航人,发掘工匠精神,体会实现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密切联系。
来自宇航学院的“航宇问天”实践队充分结合实践热情和专业特色,分赴酒泉和文昌两个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同学们走进总装测试厂房、指挥控制中心和测控站,参观发射塔架、两弹一星旧址,聆听工程专家报告和专题座谈,重温航天员出征和集体宣誓等活动,近距离接触大国重器,感受航天人的工作氛围;同时,同学们也积极访问中心科技工作者、航天人家属和北航杰出校友,并形成纪录片、微电影和文稿集册,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实践队还利用线上问卷和街头采访,调查社会大众对航天发展的认知,走进社区小学举行“航天手拉手”活动,总结航天科普教育和情怀传播工作实施的关键点。“我对这里的前辈产生了无比的钦佩和敬意,为了工作、为了科研事业,舍小家为大家,航天情怀不灭。”实践队的同学在实践日记中这样写道。


而另一支来自冯如书院的实践队则致力于“工匠精神”的探索与诠释。“匠心智造”实践队足迹遍及航发南方、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机械研究所等地。在多日的实地考察和与“全国劳模”袁健松、“大国工匠”王科昌、轨道交通专家刘友梅院士及多位出身北航的优秀学长学姐的交流中,实践队的同学们追寻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历程,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通过实践,同学们总结得出了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核心技术难以攻克是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要脱离盲目仿制模式、注重基础应用性研究和交叉人才培养等未来发展的建议。同学们认为,“精益求精”“热情”“不谋私利,顾全大局”“不畏困难,敢为人先”等优秀品质便是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


学习助力梦与成长
教育传承爱和希望
教育兴,国家兴;教育梦,中国梦。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塔基,基础教育一直备受重视。每年暑期,我校学子都会组队前往乡村城镇进行支教活动,支教也成为了北航比较为人熟知的社会实践方式。
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自发发起、自主组织和运行的“传承之焰”支教队,一直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为贫困地区学生带来切实利益。今年暑期,支教队派出两个支队共42名成员,分别去往山西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支教和调研活动。在教学方面,实践队共计为两地带去了327个课时的授课,并与支教地的学生和乡邻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调研路上,山西支队走进国家级贫困县的村民家中,面对面,心连心,与村民促膝交谈;新疆支队则追寻着“一带一路”的惠风前往霍尔果斯口岸,思考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正如支教队队名所诠释的那样,同学们在一年又一年的支教生活中,传承着爱与希望的火焰。




十年前,他们组成志愿服务队深入地震灾区,为北川民族中学带去震后的希望;十年后,他们重返故地,初心再次启航。他们就是由北航彩虹明天公益社和北航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组建的“心系北川”实践队。实践队分为调研部、支教部和科创部。调研部以北川新县城的重建成果和百姓生活现状为切入点,了解震后十年间,当地的恢复和发展状况,关注灾难给人们的影响,感悟生命的可贵。支教部分别在洛水慈济中学和北川民族中学进行支教活动,给那里的学生们讲解了航空航天概论、趣味化学、动漫设计等特色课程。科创部运用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在两个学校设立了科创中心,耐心指导同学们进行科技实践,为山区学子打开了科学之门。

“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他作为知青在梁家河村插队的深情流露。今年7月,“红色逐梦·青年足迹”实践队的同学们再次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重温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通过学习总书记改善当地生活状况的思路,践行“青年服务国家”的使命追求。同时,实践队来到延川县北关小学,为北关小学的孩子们准备了一共三天的STEM科技主题支教课程,STEM即Science,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同学们带去了趣味数学、物理小实验、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相关课程,希望通过为期三天的暑期夏令营,向北关小学的学生传递在梁家河体会到的“科技改变命运”的观念。

今年暑期,新时代的北航青年依然行走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之上,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践行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梦想成真!
编辑: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