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原创音乐剧《罗阳》在苏州大学精彩上演

发布时间: 2018-10-24 / 点击数:

北航新闻网10月24日电(通讯员 支媛媛)10月19日至21日,北航师生原创音乐剧《罗阳》走进了美丽的百年老校苏州大学,参加2018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由我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排演的9部舞台剧作品,分别在苏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了巡演。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少东,北航党委副书记李军锋,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路建美,苏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程波,苏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顾志华,北航团委相关负责人等观看演出。

本次汇演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江苏省科协、苏州市科协、苏州市教委、共青团苏州市委承办。在演出前,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介绍了“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巡演活动的各项情况,号召大家努力学习科学家们的民族精神;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路建美致欢迎词;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军锋为大家介绍了音乐剧《罗阳》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情况以及此次汇演的准备情况。本次汇演中,音乐剧《罗阳》面向苏州大学学生、科技工作者、中学生进行了三场演出,覆盖四千余人,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观众们被罗阳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精神深深打动,不禁潸然泪下,罗阳同志的事迹也在苏州的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剧组师生表示将认真听取观众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改进,把音乐剧打造成校园经典剧目。人民网对10月19日的全剧演出进行录播并在人民网视频版面刊登。

音乐剧《罗阳》的演员全部由北航在校学生担任,涵盖北航学生合唱团、舞蹈团、交响乐团、话剧团、主持团及热爱音乐剧表演的非艺术团的普通同学。为了此次汇演,我校师生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准备,制定了详尽的排演方案,克服了导演孕期,演员更换多、学习任务紧、集中排练时间少等各种困难,刻苦训练、一丝不苟,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和弘扬罗阳同志的航空报国精神。

截至目前,音乐剧《罗阳》从2013年11月25日在我校晨兴音乐厅首演以来,已成功演出35场,走过了人民大会堂、沈飞、西飞、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重庆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地,覆盖观众七万余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对于音乐剧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一致好评。

部分观众观演感受:

罗阳同志成功领导研发歼15战机的功绩,无疑是彪炳史册的。其在面对个人前途时所展现出的不顾一己之私、心系祖国发展、民族未来的凛然大义,更是可歌可泣的!记得周总理十九岁东渡日本、求学救国时曾留诗一首——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而罗阳同志则躬体力行了该诗的全部主旨,最终铸就了歼15,成就了中国人的航空梦!先烈罗阳是民族的脊梁,吾辈后生是民族的未来,尤当以罗阳同志为榜样,立志高远,坚韧不拔,报效祖国!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18级研究生聂春阳

北航人演绎的不仅是罗阳的人生和沈飞的奇迹,更是罗阳所代表的精神和理想。罗阳和飞机对话的时刻,和自己斗争的时刻,和队友并肩攻坚克难的时刻,都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我深知作为青年学子,尚且无法抵达罗阳那样的高度,但一定要有理想信念、责任抱负。罗阳用生命锻造沈飞的利剑,我们也应以身躯和进取的锐气来铸造“民族的脊梁。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研究生伏荣

罗阳体现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照亮了通往科学研究的道路,引领了新一届科学工作者前进的方向。通过观看该剧,更深刻地感受到当代学生要学习老一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耐住孤寂,成就辉煌。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丁夏

罗阳同志一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而奋斗,他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罗阳同志严于律己、恪尽职守的精神品质,专注学术研究,主动拒绝外来诱惑,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终身。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研究生黄烨栋

罗阳用生命诠释了对航空科学事业的挚爱,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心系蓝天,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着坚定执着的追求,直到生命最后一息。通过观看音乐剧,觉得我们新一代青年更应该像罗阳同志那样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实现强国之梦当中,踏实努力,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杨富玲

(审核:支媛媛)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