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日,CCTV1《新闻联播》以“青春的印记”为题用4分钟02秒专题报道北航人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主持人】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光阴的故事里,一代代青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刻在了国家发展的年轮中。
【解说】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一张“全家福”。1952年,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成立,当年,一群怀揣着保家卫国、强国强军梦想的年轻人汇聚在了一起,年仅十九岁的戚发轫就是其中之一。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学生、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看这个照片感到很兴奋,很值得怀念,我们进门的时候看到大标语,叫欢迎未来的红色工程师。我当时是学飞机工艺专业,是造飞机的专业,就想当一个工程师,造飞机,保家卫国。

【解说】新中国成立伊始,工业基础薄弱,甚至连一台拖拉机都造不出来,中华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建校之初,学生们在四面漏风的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田野上试验,讲义都是一课一发。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学生、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吃饭在哪儿?冬天在走廊里,夏天在露天吃饭,所以那个条件应该说还是很艰苦的,但是大伙热情很高。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很努力,废寝忘食。

【解说】在这张珍贵的毕业照中,有一位学生没有出现,他就是王永志,他被选派去了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根据国家需要先后学习飞机设计、火箭导弹设计。1961年,王永志以毕业设计满分5分的成绩毕业回国,这时我国正在研制完全自主设计的东风二号导弹,他成为骨干之一。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学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王永志:1962年第一次发射,起飞20多秒以后就掉下来了,当时大家是非常痛心的。因为这个时候非常想把它研制成功,当时叫“争气弹”。大家感触特别深,干尖端武器,靠谁也不行,只能靠自己。

【解说】自力更生,勇于尝试。1964年,经过改进后的东风二号即将再次发射时,由于天气太热,推进剂膨胀,导致射程变小。大家考虑多加一点推进剂,而王永志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学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王永志:就是把酒精推进剂卸出来一部分,减轻它的重量,但是当时一般的专家还不太理解,我就鼓起勇气找钱学森,他一听有道理,就决定按照我这个意见把推进剂燃烧剂卸出600公斤,最后确实可以,射程够了。

【解说】回看这张当年的全家福,从韶华到耄耋,一代北航学子成长为新中国的空天精英。王永志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位总设计师,戚发轫担任神舟号飞船的首任总设计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那一代青年最深刻的烙印。在耄耋之年,他们还不忘通过各种形式,和青年人谈心,寄语青年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同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学生、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我们现在所以感到自豪,中国人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全靠自己,肯定你们现在各方面都比我们那个时候好,但是缺一条,没有我们那个经历,不是我们那时候觉悟高,是因为我们经历了,看到我们中国落后被人家挨打受气,看到了我们没有,人家卡我们,所以现在习主席提出要铭记历史,现在不要你去抛头颅、洒鲜血,每一个中国人把你自己的岗位工作做好了,在座的各位把学习搞好就是爱国。扎扎实实干活吧。

视频地址:http://tv.cctv.com/2019/05/02/VIDENlVbdVBIGesfHMUu9DKY190502.shtml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