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2月31日电(通讯员 王梦醒)2024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提升办学质量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院综合改革,锐意进取,勠力前行,在学院发展、思政课建设、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
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参加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集体备课会
校长王云鹏与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并开展集体听课
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本年度,学院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牵引,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综合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全面深度参与学院治理。师资队伍量增质提,高级职称比例达到60%。构建“任务-考核-绩效”强关联的绩效分配方案,突出一流业绩导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学院发展关键指标取得重大突破,内涵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为贯彻落实“5.11”会议精神,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赴西路军纪念馆、东风基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等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夯实思政课教学的力量根基。1名教师入选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人才工程(青年),3位教师连续三年应邀参与中宣部《理论热点面对面》编写工作,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的社会影响力愈发广泛。学院党委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效突出
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思政课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校党委书记赵长禄参加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集体备课会,并于7月召开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专题推进会;校长王云鹏与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并开展集体听课,全校上下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本年度,学院“三名一重”取得重大突破。2位教师进入中央“马工程”教材教辅编写组,引进中央“马工程”思政课教材编写组专家、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1人。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获工信部工程硕博士优秀导师。1门本科生思政课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1门研究生思政课获评工信部工程硕博士特色优质课程。教学成果获批全国思政精品案例1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2项。数字化课程建设加速推进,“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混合式教学运行效果得到师生高度认可。携手学工队伍,选聘33名岗聘教师进班授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有效提升。教学成效和多位教师多次获《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等媒体专题报道采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特色更加鲜明
坚持“入主流、强特色”,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系统推进。不断凝炼学科特色方向,建好由“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学科成员”构成的立体化梯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团队培育、有组织的科研、重大成果培育等方面的“头雁效应”,实施科研“传帮带”,为学科发展储备有生力量。统筹建好工信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首都高校党建研究基地等重点平台,助力学科全面发展。
本年度,学院科研成果稳中有进,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青年项目及思政课专项共4项;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思政专项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择优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课题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项。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40篇,含A类期刊论文10篇。提交的政策建议或研究报告被省部级及以上党委和政府部门采纳7篇,数量创学院历史新高;其中1篇首次被中办信息综合室单篇采用,1篇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国际交流合作继续走深走实
本年度,学院全力支持师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出访33人次,学生参加交流交换15人次。举办第四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覆盖10个国家,参会人数上百人。获批我校“国际暑期学校计划”2项,连续两年组织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根特大学“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寒假学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文明交流和思想传播能力。获批学校“全球合作伙伴资助计划”,与贝尔格莱德“一带一路”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维度全方位拓展,学院已成为学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
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部署,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不断推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使思政课教学更加统一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建设,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思政引领力。
(审核:赵义良)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