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教育公众号2025年8月28日报道:
瞄准国家战略急需!北航、复旦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这样做
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一年来,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铿锵,教育领域新气象涌动,事业焕新颜。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教育大会一年间·走进改革现场”专栏,以一线调研视角解析政策落地路径,全面集中展示各地各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作为、新探索、新成就。今天,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复旦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中的实践探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快速响应国家战略急需,超常布局新兴学科专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常布局新兴学科专业,打造快速响应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
瞄准国家急需和科技前沿,吐故纳新布局新兴交叉学科
有效响应国家急需,论证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牵头起草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指南,率先申报低空领域一级学科,带动了全国120多所学校申报增设低空领域的一级或二级学科;全国首批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空天智能电推进技术等本科专业。围绕国家重大任务和科技前沿,自设人工智能、空天动力科学与技术、无人系统科学与技术等一级交叉学科博士点。加快存量调整,主动优化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

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
以凝练学科方向为抓手,加快学科专业内涵更新升级
持续凝练学科方向,着力建设跨速域飞行物理与飞行试验、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等一批新方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理论和研究范式更新各学科专业的内涵,智能交通、智能控制、智慧管理等领域进展明显。建设“人工智能+微专业”“人工智能+文科”双学位培养项目。加快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学科方向建设,建设量子科技学院。

图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集群智能虚实混合试验环境
紧密围绕航空航天领域,构建跨学科协同交叉机制
构建以航空航天学科为核心牵引、多学科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学科群”,推进理工融合、文工交叉、医工交叉,打造国际顶尖的航空航天学科集群和人才高地。构建跨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跨学科、“课程-项目双螺旋”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项目制培养模式拓展到航空、机械等学院。构建“学院+研究院”的矩阵式有组织科研体系,学校与中国航发集团联合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开展有组织科研。校内汇聚了4个一级学科的优质资源,着力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创新发展。
复旦大学:打造“项目引领、本研融通、交叉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复旦大学积极打造“项目引领、本研融通、交叉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学科专业重组重塑教育生态,培育能够引领未来、驾驭变革的创新人才。
着眼未来:跑出国家战略急需学科专业建设加速度
构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新机制。复旦大学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以超常规人才培养为“起手式”,下好学科布局“先手棋”,打好产教融合“组合拳”,搭建学科专业快速调整、预判、攻关、赋能机制。探索人才培养牵引的学科专业建设新路径。近年来率先在集成电路、国家安全、纳米科学与工程、人类学、医疗管理等领域建设了若干学科专业并开展人才培养。今年,又超常规设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银发经济、古文字学、科技伦理、量子科学与技术、新材料、低空技术与工程、神经工程与脑机接口等急需学科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加速培育相关学科专业。
项目引领:重塑自主人才培养体系
启动教育教学改革3.0。以造就多潜质高潜能的“干细胞式”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落实多元融通、本研融通、招培用融通、教与学融通,实现所有学科重塑人才培养体系、所有学位项目改革培养方案、所有本研课程逐一调整更新。推动人才培养基本单元项目化转型。改革突破传统专业为基本单元的培养模式,转向以灵活开放的项目为基本单元。各项目可由一个或多个学科支撑,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一个或多个学位。
本研融通:构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高速路网”
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快速培养机制。聚焦国家急需紧缺领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重塑培养体系,按照“目标逆推”思路,自上而下设计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既包括课程体系的融通,也包括科研训练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的长周期设计;同时自下而上,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一体化设计成长路径。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设计本博类、本-专硕-专博类、交叉融合本硕博类、本硕类等多类培养项目,并建立各类项目之间转换的立交桥机制。面向2025级设立120个本研融通项目。

图为复旦大学的分子考古移动实验室车队
交叉融合:探索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施学科交叉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以项目制运行模式,聚焦人工智能、中华文明、社会发展、前沿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依托重大科技攻关与社会发展命题,设置聚集多学科资源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实施专项招生计划,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订制交叉特色鲜明的个性化培养方案,配套灵活的学籍管理和导学机制。试点博硕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在全国率先探索博硕双学位项目建设,依托优势学科专业,组织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育人。首轮选择哲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药学等10个优势学科试点开展“学术型学科博士+专业型AI硕士”双学位项目建设。
(图片、视频 | 教育融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kWSj_jnn8Qfst5Ahfyw-g
编辑:贾爱平